首页 百科知识 滤泡性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

滤泡性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

时间:2023-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滤泡性淋巴瘤是由滤泡中心B细胞发生的淋巴瘤。FL应见到至少有部分区域呈滤泡性结构。FL占全世界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2%,在美国和西欧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0%。儿童滤泡淋巴瘤较罕见,多为男性,常见部位为颈部淋巴结,也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扁桃体及结外部位。原位滤泡淋巴瘤或滤泡内肿瘤是FL的一种变型。弥漫性滤泡中心淋巴瘤变型侵犯骨髓不形成结节状,但免疫表型特点与FL一致。

【概述】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由滤泡中心B细胞发生的淋巴瘤。滤泡中心细胞(FCC)是指中心细胞(又称有裂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又称无裂细胞)。所以,FL是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即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恶变形成的肿瘤。FL应见到至少有部分区域呈滤泡性结构。FL占全世界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2%,在美国和西欧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0%。在东欧、亚洲及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要低得多。FL主要累及成人,中位年龄60岁,男女之比为1∶1.7,20岁以下者罕见。

FL主要累及淋巴结,也可累及脾、骨髓、外周血、Waldeyer环。结外部位如胃肠道、软组织、皮肤等不常见。不过皮肤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中滤泡性淋巴瘤(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是最常见的。2008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4版)中规定在10个不同的肿瘤性滤泡中观察10个高倍视野:中心母细胞0~15个/hpf为低级别(即2001年WHO第3版中的“中心母细胞<5个/hpf为1级”;“中心母细胞6~15个/hpf为2级”);中心母细胞>15个/hpf为3级,并进一步分为:有中心细胞为3a级;无中心细胞为3b级。因为1级和2级之间无显著的临床预后差异。而低级别与3级之间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差异。实际上对于3b级FL临床上往往采用的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方案。病理报告除必须包括上述分级外,还应报告在低倍镜下所见滤泡区的面积与弥漫区的面积的比例。如滤泡占75%以上为滤泡型;滤泡占25%~75%为滤泡和弥漫型;滤泡少于25%为灶性滤泡型;不见滤泡为弥漫型。即滤泡越多预后越好,反之则预后越差。

儿童滤泡淋巴瘤较罕见,多为男性,常见部位为颈部淋巴结,也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扁桃体及结外部位。其特点与成人的有些不同,如①肿瘤性滤泡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可呈花瓣样;②BCL-2(-);③无t(14;18);④肿瘤细胞为大细胞型,分级为3级。流式细胞分型可见CD10(+)单克隆B细胞群。无恶性证据不应诊断儿童FL。

原位滤泡淋巴瘤或滤泡内肿瘤是FL的一种变型。瘤细胞仅限于生发中心区,BCL-2(+),CD10(+),CD20(+)。瘤区细胞有BCL-2和IgH基因重排。因为在此原位FL出现前或同时在别处有FL,而有些则发生在有明显的FL之后,还有的在别处一直未见FL。推测原位FL可能来自别处FL的侵犯(“植入”)或是FL的早期改变。

【临床特点】

多数患者在诊断时肿瘤已有广泛扩散,文献报道40%~80%累及骨髓。约1/3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Ⅰ期或Ⅱ期。虽然FL容易广泛扩散,但患者除有淋巴结大外,常无其他症状。

【骨髓病变特点】

FL侵犯骨髓呈结节状浸润小梁旁和(或)小梁间是其特点。主要由不同比例的两种细胞组成,一是中心细胞,胞体小到中等大小,胞质少,淡染。核呈酒瓶状或烧瓶状,有核裂,核仁不明显。另一种是中心母细胞,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偶尔也见凹形的核,染色质浅淡,1~3个靠近核膜的核仁,胞质少(图9-33)。部分病例肿瘤性中心母细胞染色质较多,核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弥漫性滤泡中心淋巴瘤变型侵犯骨髓不形成结节状,但免疫表型特点与FL一致。从理论上讲,中心细胞越多,恶性度越低;中心母细胞越多,恶性度越高。但骨髓活检常规不计数中心母细胞比例。

图9-33 滤泡性淋巴瘤侵犯骨髓,分布于小梁旁周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注:图B为图A放大

【免疫表型】

瘤细胞Bcl-2和CD10(+)(图9-34),CD5和CD43(-),B细胞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3级FL病例偶尔出现CD43阳性。瘤细胞还表达Bcl-6。Ki-67(+)细胞比例越高,恶性度越高。

图9-34 滤泡性淋巴瘤侵犯骨髓,CD10(+)(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二步法)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5种小B细胞肿瘤鉴别(见后)。

【遗传学】

有Ig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80%的FL都有t(14;18)(q32;q21)和Bcl-2基因重排。t(14;18)与预后无关。有+7、+18、3q27-28、6q23-26、17p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20%、15%、15%和15%。少数有t(2;18)(p12;q21)。Bcl-2基因重排可能发生在B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即在免疫球蛋白基因发生重排期间。

【预后】

1~2级(低级别)为惰性淋巴瘤(临床过程缓慢),不易治愈,3级有较强的侵袭性,如果采用强化疗方法有治愈的潜在可能性,类似于DLBCL;6个以上染色体断裂预后不好。染色体断点发生在6q23~26或17p预后较差,较短时间内会向高度恶性转化;儿童患者预后较好,大多数病例的最终随访都为无病生存;25%~30%的FL会转化为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是弥漫性的。一旦发生转化,治疗很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