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点】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国内又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发病慢,以贫血症状为主,感染和出血症状相对较轻。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计数减低程度相对较轻。
2.骨髓象 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比例可不低,但以炭核样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骨髓病变特点】
骨髓增生较低下或极度低下(<40 vol%),脂肪细胞明显增多,散在少数中、晚幼阶段的红系细胞。偶见红系造血岛。粒系细胞多为中、晚幼以下阶段细胞。粒、红系细胞形态基本正常。80%以上的病例巨核细胞消失,每张切片最多不超过3个。青少年的再障骨内膜细胞可增生活跃,也可无骨内膜细胞。有骨内膜细胞增生的病例较无骨内膜细胞增生病例预后好。此外,淋巴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及肥大细胞常增多。88%的病例骨髓铁染色阳性(图10-3)。
图10-3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塑料包埋切片)
注:A.骨髓增生较低下,脂肪细胞增生显著,巨核细胞缺乏(HGE染色);B.铁染色阳性(Pler’s蓝染色)
【诊断要点】
①全血细胞减少,病程6个月及以上;②网织红细胞减低,极少数可正常;③骨髓活检示增生极度减低(<20vol%)或较低下(>20vol%<40vol%),脂肪细胞增生明显;④全片无巨核细胞,或至多不超过3个/切片,为多叶核巨核细胞;⑤含铁血黄素沉着或铁染色阳性(>+);⑥粒、红系细胞以偏成熟阶段细胞为主,散在于脂肪细胞间和(或)小片状分布;⑦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肥大细胞增多。
主要根据:①、②、③、④及⑤项诊断。其余做参考。
【鉴别诊断】
①骨髓增生不均一所致的骨髓增生减低;②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③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幼稚细胞多,可见单圆核巨核细胞);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表10-1)。
表10-1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组织学鉴别
(王慧君 陈辉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