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鞘磷脂酶缺乏的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导致全身性神经鞘磷脂不能被分解代谢,而沉积在肝、脾等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和神经组织细胞中,常造成肝脾大。实质上本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1914年由Niemann首先报道,1927年Pick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疾病。
典型病例主要发生于Ashkenazi犹太人,估计其基因频度约为1%。
【临床特点】
典型者在新生儿期即有肝脾大,随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早年死亡。有的病例全程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可生存至老年。分为6型,不同型的患者组织中的神经磷脂贮积量不同。A型(急性神经型)及B型(慢性脏器型)组织中的神经磷脂贮积量最高。除神经磷脂外,患者的组织、器官中还有其他非特异性脂质贮积。所有患者体内都有胆固醇贮积,特别是未脂化的胆固醇,其贮积量甚至高于神经磷脂。常在2岁左右发病,3岁内死亡。C型(慢性神经型)和D型(Dova Scotian)发病晚些,进展慢。E型(成人非神经型)和F型发病晚,症状轻。
尼曼-匹克病的酶缺陷可能是神经磷脂酶的遗传密码改变,突变基因使其合成了结构异常的肽链一级结构。这种结构异常的酶催化活性降低了,但却可能保持与抗正常神经磷脂酶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能力。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患者就诊时多无明显贫血或仅轻度正色素性贫血,有的病例白细胞减少,有的在无感染时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多正常,偶有减少。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有空泡。
2.骨髓象 可见泡沫状胞质的组织细胞,胞体直径20~100μm,胞质嗜酸性。核偏位,染色质疏松,可见2~3个核仁。胞质内空泡呈圆形,直径0.5~1μm,每个细胞内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图16-5)。
图16-5 尼曼-匹克细胞(骨髓涂片,Wright染色)
3.细胞化学 细胞化学染色胞质空泡较普通泡沫细胞空泡大,泡沫空泡壁PAS阳性,泡沫中心为阴性,苏丹黑B染色阳性,髓过氧化酶(图16-6)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着色主要限于空泡周边。Fe染色阴性,脂肪染色阳性。
图16-6 尼曼-匹克细胞,POX阴性(骨髓涂片,髓过氧化酶POX染色)
4.其他 A、B和C型的白细胞或皮肤纤维母细胞培养神经磷脂酶活性明显减低。与戈谢病不同,多数血清酸性磷酸酶不升高,骨病变也不常见。
【骨髓病变特点】
骨髓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多呈灶性。泡沫细胞直径20~90μm,胞质浅染,泡沫状空泡较大而均匀,单个核常偏位,有大核仁(图16-7)。成人型Niemann-Pick病的胞质空泡较小,近核旁空泡较少。
【透射电镜】
胞质内含脂质包涵体,直径1~5μm,呈多形性改变。包涵物常由同心圆的髓样板层组成,周径约5nm。
【诊断要点】
典型的尼曼-匹克病(A型)根据肝脾大、早年出现的智力发育障碍、骨髓中出现泡沫细胞,诊断一般不困难。血中发现含有空泡的淋巴细胞,眼底见到樱桃样红斑更有助于确定诊断。其他型别的尼曼-匹克病人,仅根据临床表现及一般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比较困难。对于一个有不明原因的肝脾大及骨髓、肝脾内发现泡沫细胞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尼曼-匹克病。但由于可出现泡沫细胞的疾病(有人称为泡沫细胞综合征)颇多,应注意鉴别。
【鉴别诊断】
与所谓泡沫细胞综合征鉴别,除见于包括尼曼-匹克病在内的许多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外,还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先天性红细胞增殖异常性贫血等,尤其是其他先天性脂质代谢性疾病。在此情况下,测定肝脏或其他组织中的神经磷脂含量或测定组织中的神经磷脂酶活性,可提供尼曼-匹克病的确诊依据。对于一个有组织内神经磷脂增高、神经磷脂酶活性低下而未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例,直肠黏膜活检有助于确定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侵犯,有利于分型和预后判断。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多于成年前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有研究表明脾切除不能改变预后。
(李占琦 陈辉树)
图16-7 尼曼皮克细胞胞质泡沫状,吞噬白细胞(塑料切片,HGE染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