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简称透射电镜,它是用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束波长远低于光的波长,而分辨率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因此电镜的分辨率比普通光学显微镜高出1000多倍。电镜所用的电子束是在高电压(40k~100kV)中产生,在高真空中运行,部分电子直接穿过样品,形成透射电子及散射电子。因为样品结构含有不同成分,透射电子数及散射电子数也不同,透射电子多的地方,透过的电子多,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光强,表现为亮区,散射电子多的地方,透过的电子少,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光弱,表现为暗区,从而形成电子密度深浅不一的图像。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所以观察的生物标本必须很薄,一般不超过50nm。
(二)实验步骤
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
1.取材
(1)取骨髓穿刺液或外周血1~4ml(根据外周血中白血病数量确定取材量,白细胞数越多所需用量越少),轻轻打入肝素抗凝剂管内,混匀4~5次。
(2)用吸管吸出骨髓液或外周血置于等量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上部,于直角离心机离心10min(1000~1200r/min)。
(3)用吸管吸出淋巴细胞液和血浆之间的有核细胞层,放入1.5ml的Ep管内,同时吸出0.5ml的血浆与细胞混匀,用台式离心机或直角离心机离心5min(1500r/min)。
2.固定
(1)常用固定剂
戊二醛(glutaraldehyde,C5H8O2),固定速度快,穿透力强,对蛋白质、微管、糖原、膜性结构保存好。可保存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有利于细胞化学研究。缺点是无电子染色作用,不能增加图像反差。对脂类不起固定作用。
市售戊二醛为25%或50%水溶液,pH4.0~5.0,当pH在3.5以下不能使用,须用活性炭提纯以除去杂质。保存条件4℃,常用浓度2.5%~6%。
锇酸(osmium tetroxide,OsO4),又称四氧化锇,淡黄色结晶状,一般密封在玻璃安瓿内,对黏膜有毒性作用,是一种强氧化剂。
优点:对氮有极大的亲和力,能与各种氨基酸、蛋白质交联。固定脂类,保护脂肪,与不饱和脂肪酸链结合,形成脂肪-锇复合物,它是唯一能固定脂类的固定剂;与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结合。不使组织收缩、变形,保存细胞原有形态;具有电子染色作用,这是由于锇酸属金属离子化合物,密度高,受电子轰击时,散射电子能力强,可以提高图像的反差。
缺点:对糖原保存效果差;不与核酸反应;固定时间一般1~2h,不能超过4h,时间长则组织易变脆;由于分子量大、渗透力弱,不能迅速进入组织内部,因此要求组织块体积不超过1mm3,否则其内部得不到充分固定;是酶的钝化剂,使酶的活性减弱或消失,不利于细胞化学研究;毒性大,对眼、口腔、鼻、喉黏膜毒性大,应在通风厨内操作。
(2)固定方法
①前固定:弃去有核细胞上部的血浆,沿管壁轻轻加入2.5%戊二醛固定剂固定30min(4℃)。用牙签挑出细胞团块,用刀片将其切成1mm3,放入Ep管内继续固定1.5h,换0.1mol/L磷酸缓冲液2次,4℃保存。
②后固定:1%锇酸固定2h,双蒸水洗2次。
3.脱水 常用脱水剂为丙酮和乙醇。脱水步骤30%、70%、90%乙醇或丙酮10~15min,100%乙醇或丙酮2次,每次10~15min。
由于乙醇与环氧树脂不能相互混溶,故而乙醇脱水时需用环氧丙烷过渡2次,每次10~15min。夏季湿度大时,100%乙醇或丙酮阶段宜在干燥箱或置于干燥剂(硅胶)中进行,以免脱水不彻底。
4.浸透
环氧丙烷:纯包埋液=1∶1,1~2h;纯包埋液浸透2~3h,每隔30~40min搅动一次。
5.包埋
(1)常用包埋剂:环氧树脂Epon 81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包埋介质。其特性是黏度低,收缩率小,聚合均匀,不形成气泡,在电子束轰击下切片十分稳定。缺点是吸湿性大,注意防潮。因具有毒性,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避免皮肤接触。实际应用时应加入增韧剂DDSA(十二烷基琥珀酸酐)、固化剂MNA(甲基内次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加速剂DMP-30(2,4,6-二甲氨基苯酚)。
(2)包埋方法: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包埋常采用胶囊法。将胶囊插入废旧96孔板中,把写好的标签,卷成环放入胶囊内,向胶囊中滴入包埋液,用牙签将标本块挑至胶囊中心,使其自然降至底部,放入烤箱内聚合,40℃过夜,60℃24h;或者直接进入60℃烤40h。
6.切片
(1)切片:将标本块和刀安装好,一定要夹紧,防止产生振颤。开机后用粗调将刀与标本块调至合适位置后,把厚度标尺放在70~80nm处,速度为2mm/s或5mm/s,然后厚度慢慢减薄至50nm,可见切片为银白色或淡黄色,直至获得足够的切片。打开切片机上的风扇冷却标本臂,5min后关闭。
(2)捞片:用睫毛做成的针把漂浮在水面上的切片带,或者把散开的切片聚在一起,用镊子夹住载网的边缘,膜面向上,以40°角入水,将切片拨至载网上方,慢慢提起载网,即常说的打捞,此法能获得平整的片子。还可以采用扣网法捞片,即将载网支持膜向下,与切片轻轻接触,使之贴附在支持膜上,此法捞片容易,但易产生皱折,影响观察。也可以用不做膜的铜网直接捞片,但切片要足够大,一张铜网上需4~6张切片。
7.染色 将蜡块溶化后倒入直径为10~12cm的平皿内制成蜡盘,按需要把装载网的标本盒切成可以装20~25张片子大小,上部,底部钻孔,并在蜡盘中挖出与之大小一致的槽。
染色步骤:
(1)将载网装入用于染色的标本盒内,放在蜡槽内,滴入铀染液,室温25℃染色20min,温度太低时应加热。
(2)双蒸水冲洗。
(3)用滤纸洗干水分,加入铅染液,为防止形成沉淀,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颗粒于蜡盘上,室温染色5~10min。
(4)双蒸水冲洗,晾干。如果载网数量比较少,可以采用滴染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将染液直接滴于蜡盘上,用镊子夹住载网的边缘,有片子的一面与染液接触,醋酸铀染色20min,取2个100ml小烧杯,装入双蒸水,用镊子夹住载网膜边缘,分别在2个烧杯中上下移动镊子洗载网20~30次,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铅染色后也用同样的方法洗去染液。一次滴染的片子数量不要太多,6张以内的数量比较合适,多了易脏。
8.结果 电镜下的超薄切片是由一定孔数的铜网载着,切片应是平整光滑,细胞结构清晰,无震颤、无刀痕、无污物(铀染液和铅染液的沉淀物)。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每张片厚度按50nm计算,一个7μm的细胞就要切片100余张,因此,所观察的100张片子的细胞实际上是一个细胞的连续切片。这就要求切片应足够大,以保证观察足够多的细胞。
9.注意事项
(1)透射电镜标本制作繁琐而复杂,要求制作者有高度责任心,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2)生物样品要经过固定、脱水、包埋等多种步骤,必定给生物样品造成一定损伤,观察时应考虑这一点。
(3)电镜样品体积小,观察范围小,因此要科学地判断观察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