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脑梗与脑出血引起偏瘫哪种严重

脑梗与脑出血引起偏瘫哪种严重

时间:2023-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病程,脑血管病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因此,中风和脑卒中一样,都是指急性发作的脑血管病。西医将此类疾病称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事件,也是为了强调此类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毫无先兆及令人意外的。目前医学上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以及其他由于动脉壁的炎症、先天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脑梗死。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主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发生在脑部血管,即动脉系统和(或)静脉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其病变往往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

按照病程,脑血管病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慢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等,而临床上常说的脑血管病通常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二)急性脑血管病与脑卒中

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急性脑血管病又有“脑血管意外”“脑血管事件”“卒中”和“中风”之称。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对于中风的认识,早在中国古代医学书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了,如《素问·调经论》中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这里的大厥就是中风的意思。又如“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中”为打击之意,为矢石之中,好似被石子突然击中而仆倒一样;“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因为此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程变化迅速,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我国古代医家便用“风”这个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类比此类疾病。古代没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显像(MRI)的检查手段,不知道还有脑出血和脑梗死之分,所以人们将二者认为是同一个疾病。病因上认为是风邪所致,所以称之为“中风”。

脑卒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在西医神经病学中对中风一词所使用的规范词,译自英文“stroke”,即“a sudden severe attack(突然重击)”之意。一个家庭中,作为经济收入主力男主人有一天突然偏瘫,丧失语言能力,不仅对其个人,而且对整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突然重击”。因此,中风和脑卒中一样,都是指急性发作的脑血管病。

在临床上,此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脑功能障碍,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及口角㖞斜,严重时甚至突然昏倒及不省人事等。简单来讲,就是由于供应脑部的血管发生突然堵塞或破裂,脑失去了血液供应,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作为 “人体司令部”的功能消失了,指挥失灵,一部分处于瘫痪状态。西医将此类疾病称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事件,也是为了强调此类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毫无先兆及令人意外的。

但是有人把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偏瘫或面瘫均称为中风,严格上讲是不确切的,因为颅内的肿瘤、感染、代谢性疾病均可能引起上述症状。

(三)脑卒中的分类

根据脑卒中发生的病因学、病理学的不同,医学上对脑卒中的分类是十分复杂的。简单地讲,根据血液被中断的原因,急性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1.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等。

脑梗死是脑卒中中最常见的,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细胞坏死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目前医学上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以及其他由于动脉壁的炎症、先天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脑梗死。

(1)短暂性脑缺血:又称小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简称为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头颅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但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

(2)脑血栓:也称为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引起脑组织供血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坏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高脂血症以及血管壁病变等。

(3)脑栓塞:也称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是指由于多种疾病所产生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使脑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据临床上统计,约有20%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是脑栓塞,根据栓子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三类。

(4)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由于高血压及其伴发的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一般是指梗死所导致的脑细胞坏死范围直径不超过20毫米,且上述病变一般局限在大脑深部,如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脑桥基底部及辐射冠等,病灶直径一般为0.2~15毫米,由于软化坏死组织被吞噬而残留小空囊腔,多个囊腔存在即腔隙状态。此类脑梗死临床症状较轻,甚至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仅在体检时做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时发现。但此类脑梗死的复发率较高。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图1-9)。

图1-9 内囊的动脉分布

(5)分水岭脑梗死:是指相邻的脑血管供应之间的脑组织边缘带局部缺血性坏死。多由于血压下降或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常见病因与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相似,病变部位位于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分水岭区或边缘带。

2.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突然破裂,血液从血管中溢出,流入脑组织内的一种疾病。发病时,供应脑细胞代谢的血液不能正常发生作用,在脑组织内很快凝固成块,挤压正常的脑组织,破坏脑的功能。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所致,占脑卒中的6%~8%。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