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脑血管病恢复期

脑血管病恢复期

时间:2023-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每天摄入5克反式脂肪,其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5%。大量饮酒还可降低脑血流量,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并可使纤溶能力下降,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管脆性变大,管腔变细,容易形成脑血栓和出血。所以,脑血管病患者应尽量不要饮酒。暴饮暴食使心脑血管供血不足。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易导致微血栓形成,所以脑血管病患者不宜饱餐。并应注意根据疾病的食物调养,如高血压、糖尿病食疗。

(一)热能宜平衡

应供给充足的热能,但又不能使其体重超标,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二)限制糖类

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居民的饮食中以米、面为主食,其提供的糖类已足够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如果再食糖或食物中加糖,或食巧克力、甜食,就可以使摄入的糖经肝脏合成转化为脂类,引起血脂升高,最后导致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还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康复均不利。糖类的摄取多选用粮谷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尽量不食用精制的糖类,如蔗糖、果糖、葡萄糖、蜂蜜、果汁、果酱、蜜饯等甜食和甜点心。

(三)充足的蛋白质

每日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2%~15%,优质蛋白要占50%以上。以60千克体重计算,一般成人每日50克即可,而患者应达到60~80克。高蛋白饮食能预防脑卒中,其原理可能是之间通过神经中枢调整而降低血压,增加钠盐的排出,并改善血管壁通透性。优质蛋白指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少、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以及豆类植物蛋白。研究证明,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低,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奶类、禽类、鱼类、蛋类、瘦肉及大豆所提供的蛋白质生物效价较高,为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首先,应看蛋白质的数量,如果食物中蛋白质质量很好,但所含的数量特别少,对人体的意义就不大。如土豆中蛋白质就是这样。其次,要看蛋白质的消化率。例如,生大豆和豆腐所含蛋白质是一样的,但生大豆消化率为60%,加工成豆腐后为90%,其营养价值就大大提高。第三,蛋白质的利用率,有的蛋白质虽然能被机体吸收,但在机体内利用不上,其营养价值就低。

总体而言,动物性蛋白的营养价值优于植物性食品。但在大豆和豆制品中,除了甲硫氨酸比例较低,其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很高,也可以算是优质蛋白。

(四)限制脂肪

减少脂肪摄入量,调整脂肪酸的构成比例,对预防脑卒中十分重要。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作为载体,促进胆固醇的吸收;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低胆固醇、减少血小板聚集、软化血管的功能。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鱼油及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中(表5-1)。但是不饱和脂肪酸若摄入过多,可产生“衰老因子”,降低组织的功能,因此,也不是一味地吃植物油就好,膳食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在(1~1.5)∶1为宜。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可为3∶1。限制摄入胆固醇过高和脂肪多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奶油和肥肉、动物油等。

表5-1 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限制脂肪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少摄取或不摄取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一般是由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的,可影响人体脂肪代谢,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价格便宜等优点,常用于制作饼干、面包、蛋糕和薯条等食品,受到餐饮业的青睐。但是,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和快餐食品(如肯德基、麦当劳或比萨饼等的油炸食品)易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个人每天摄入5克反式脂肪,其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5%。美国纽约从2008年7月1日开始“禁止使用反式脂肪制作食品”。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油炸食品、烘焙糕点等。

(五)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P有利于脂类代谢,能保持动脉壁结构和功能,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并能预防血栓形成,因而对预防脑卒中有一定的意义。大量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氧化成胆酸排出体外,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钾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补钙有利于降压。

(六)低 盐

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4克左右,不要超过6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所有过咸的食物及腌制品均应少食或禁食。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2克。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用盐量为6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天可以在烹调饭菜时放入人均6克的盐,因为6克中包括了那些看不见的盐。比如酱油;各种腌制食物;海鱼、虾、牡蛎、海带;各种熟食,如火腿、香肠、肉干、咸蛋、烧鸡等,以及各种酱菜等。这些物质人均摄入量为每天2克,减掉这2克,实际上我们每天的人均用盐量就是4克。

两种减盐方法

(1)餐时加盐法:炒菜时先不加盐,起锅前、起锅后,或端到餐桌后再加盐拌匀,这样用盐量可以减少1/3~1/2。这是因为盐还来不及渗入到菜肴内部,都附在外部,所以少量的盐也能够满足口味。这样还能避免碘盐中的碘被高温破坏和损失。

(2)调整口味的办法:在总摄盐量相同,不超过标准的情况下,可将盐量重点分配在一道菜里,这样就保证了有一道咸味稍重的菜,可以调节口味。

用酱油、豆酱代替食盐,5克酱油、20克黄豆含盐1克,但味道好,用盐少。

可多放一些辅料,如葱、姜、蒜、香菜、花椒、大料等,这样香味浓郁,盐少也好吃。

(七)充足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与谷物(尤其是粗粮)中。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胆固醇,防止血脂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纤维还可促进大肠蠕动,促进肠内毒素排出,防止便秘的形成,以防脑血管在便秘时再次破裂。因此,增加每日水果、蔬菜、粗粮的摄入量,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八)多饮水

多饮水及常吃半流质饮食,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

(九)不饮酒

酒精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兴奋,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促进血流加快和升高血压,过度饮酒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并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大量饮酒还可降低脑血流量,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并可使纤溶能力下降,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管脆性变大,管腔变细,容易形成脑血栓和出血。所以,脑血管病患者应尽量不要饮酒。

(十)忌饮咖啡

咖啡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可刺激血脂和血糖增高,即使喝咖啡量很小,也会引起血胆固醇成分比例失调,并会促进消化,增加体重,因此喝咖啡尤其是浓咖啡对脑血管病患者是不利的。

(十一)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三餐热量最好早餐为25%~30%,午餐35%~40%,晚餐25%~30%,两餐之间可以加餐。主食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暴饮暴食使心脑血管供血不足。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易导致微血栓形成,所以脑血管病患者不宜饱餐。

(十二)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重症昏迷者,应以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为主。有内热者,可适当加入菜汁、菜汤,或绿豆汤、果汁等甘寒清热之品;有湿热痰浊者,可加薏苡仁、山药、赤小豆等煮汤,加糖适量鼻饲,以清热化湿。轻症病人亦应辨证用膳,或辨证应用补品调治。并应注意根据疾病的食物调养,如高血压、糖尿病食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