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MRS采集MR信号的方式不同。前者以频率编码梯度生成高空间分辨力解剖图像,而后者基于分子的化学环境确定不同代谢物的进动频率,并以谱线的形式展示。脑部MRS检查可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功能改变,无创显示局部活体组织的代谢和生化信息。
1H-MRS检查时,选择不同的TE时间可获得不同的代谢物信息:较长TE(144~288 ms)采集时,谱线主要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tate)峰;短TE(<40 ms)采集还可显示具有短T2衰减的某些代谢物,如肌醇(Myo,mI)、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x)、葡萄糖(Glc)、脂类物质(Lipids)和一些大分子蛋白质。人脑的正常代谢物水平在不同年龄会略有差别,一般来说,在2岁以后脑组织的波谱形态与成年人基本一致(图66)。
目前,脑部1H-MRS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癫、痴呆、昏迷等疾病或症状的鉴别诊断与病情评估。肿瘤病变一般表现为Cho、Lactate、Lipids升高,以及NAA和Cr降低。其中,较为重要的Cho水平还受肿瘤分级、出血、坏死、钙化及放射治疗的影响。肌醇是一种单糖,在脑部主要由星型胶质细胞合成,不能穿越血-脑屏障,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渗透剂(通过携水出入细胞参与调节脑细胞的渗透压)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Myo含量升高代表胶质细胞增生或胶质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炎性病变与Alzheimer病。海马硬化在癫病人中占60%~85%,对MRI表现阴性和不确定的病例,1H-MRS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表现为NAA降低,Glx和Myo升高。对于痴呆病人,MRI可以鉴别大部分痴呆的病因,而Alzheimer病所致的痴呆为排他性诊断。对于可疑临床病例,如MRI显示颞叶萎缩,MRS提示各叶弥漫性NAA降低,Myo升高,则有助于诊断Alzheimer病。MRS还可用于发现与监测轻度认知障碍(MCI),提早药物干预,延缓其向Alzheimer病发展。线粒体脑肌病由DNA结构缺陷引起,病人因线粒体功能异常,体内能量代谢紊乱,临床可出现智力低下、肌无力、癫、乳酸血症及精神异常。脑部MRI通常显示不按供血动脉解剖走向分布的梗死样病灶,灰白质均可受累;MRS可见特征性Lactate峰增高(图67)。MRS检查也可用于确定昏迷的原因。例如,肝性脑病的波谱特征为Myo缺失,Cho减低,Glx升高;脑损伤后昏迷者的NAA轻度降低,Lactate峰缺如时通常可排除缺氧性损伤。对于长期昏迷的病人,如果NAA明显减低且Lactate峰持续存在,提示预后较差。
图66 正常成年人脑组织1H-MRS展示
扫描兴趣区位于右侧额叶。谱线图中各种代谢物共振峰的分布对应横坐标上数字(单位:ppm),共振峰大小代表该物质的相对含量
图67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H-MRS表现
扫描兴趣区位于右侧颞叶病变明显处,谱线中出现高大的乳酸双峰,且NAA/Cr比值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