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分析腹部器官的动态增强扫描图像

如何分析腹部器官的动态增强扫描图像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供病变组织血管多寡和血流模式方面的信息。这不仅能够发现小病变,还有助于定性诊断,因而与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具有同等意义。MRI动态增强扫描多采用SP-GRE技术形成T1WI,结合脂肪抑制和屏气,以3D容积或2D多层方式采集。此期持续约数分钟,间质内积聚的钆剂在此期间沿浓度梯度缓慢返回血池。肝脏具有双重血供,故增强扫描多采用SPGRE T1WI产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79)。

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供病变组织血管多寡和血流模式方面的信息。这不仅能够发现小病变,还有助于定性诊断,因而与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具有同等意义。MRI动态增强扫描多采用SP-GRE技术形成T1WI,结合脂肪抑制和屏气,以3D容积或2D多层方式采集。静脉团注的钆剂随血液循环抵达病变组织后,一般分布于两个腔隙。其一是供血血管和毛细血管;其二是细胞外间质内间隙。前者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过程,表现为病变区血管内钆剂浓度(MR信号)达到最高(形成动脉期影像),而后下降;后者进程较慢,即钆剂经过血管壁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缝隙,进入并积聚于组织间质内(形成间质期影像)。随着血池中钆剂经历再循环,由于肾脏的滤过和排泄,血中钆剂浓度持续下降。此期持续约数分钟,间质内积聚的钆剂在此期间沿浓度梯度缓慢返回血池。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15~20秒采集数据,可获得动脉期或毛细血管期图像,主要显示脏器内部(肝、脾、胰腺等)的局灶性肿物强化。例如,富血的肝细胞癌(HCC)、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胆囊息肉、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等;注射钆剂后1.5~10分钟采集数据,可获得间质期图像,以2~5分钟采集最佳。此时,一些位于脏器浅表部位的病变,以及肿瘤扩散和炎症等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的病变明显强化。例如,腹膜转移瘤、胆管细胞癌(CCC)、胆管炎、脓肿、肠管炎性病变等。

肝脏具有双重血供,故增强扫描多采用SPGRE T1WI产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79)。通常需要首先采集蒙片,但蒙片多不拍照片。自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开始,延时15~20秒采集数据,获得动脉早期图像。此时,肝动脉有钆剂,门静脉无(或有少许)钆剂,肝静脉无钆剂。动脉期图像主要用于显示富血供病灶,以及病灶的早期强化表现(如HCC、FNH、小血管瘤);延时45~75秒采集数据,获得门静脉期图像。此时,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门脉期图像主要用于显示低血供病灶(如转移瘤),或评价病灶中钆剂的流出(廓清)类型,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延时90秒至5分钟采集数据,获得间质期或延迟期图像。此期多用于观察肝内病灶的持续性强化(如血管瘤)、钆剂的廓清特征(富血的HCC)、肿瘤延迟强化(CCC)以及肝纤维化等病变。患者可利用扫描暂停期间自由呼吸,适当休息,为下次屏气储备体力。随着三维快速扫描技术(如FSPGR)的普及,进行更薄层厚、更多层面、更多时相的动态增强扫描成为可能。为提高小病变检出率,在MRI系统高性能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下,有人主张在增强早期进行连续3次全肝采集(延时15秒开始扫描,每一时相6秒,屏气19秒完成),分别形成肝动脉早、中、晚期图像。其中,在肝动脉早期,正常肝实质无强化;在肝动脉中晚期,门静脉出现少量钆剂,肝实质轻微强化,统称肝动脉为主期(arterialdominant phase)。

图79 肝脏转移瘤增强T1WI表现

女性,54岁。A.轴面脂肪抑制T2WI,肝实质内见多发高信号病灶,部分病灶的中央区显示更高信号(箭),此即牛眼征;B.FSPGR平扫T1WI,肝内病灶呈低信号;C、E.依次为GRE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在早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的不规则环状强化,而后强化减弱并逐渐向内扩展,但较大病灶的中央区始终无对比剂进入。这些表现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