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分为子宫体、子宫峡部和子宫颈。子宫大小在个体变异较大,与营养、年龄、生育状况等因素有关。对于MRI诊断,观察子宫形态与信号比大小更重要。子宫带状解剖指在T2WI,宫体和宫颈的MR信号表现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图85)。
宫体的组织学构造以平滑肌为主,称为子宫肌层。宫腔内面覆盖子宫内膜,肌层外面包绕浆膜层(脏层腹膜)。在育龄妇女,宫体在T2WI表现为3层信号结构:子宫中央的长条形高信号代表子宫内膜(endometrium);中间的低信号环绕内膜,称为结合带(junctional zone),代表子宫壁内侧的深部肌层;最外侧较厚的中等信号代表外侧肌层(outer myometrium),其内可见多条高信号的细小血管。故正常宫体在T2WI可见3层结构,依信号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内膜>肌层>结合带。育龄妇女的生理性内膜厚度在增殖期一般为5~8 mm,在分泌期可达8~15 mm。绝经后通常不超过5 mm。
宫颈在T2WI可表现为4层信号结构:中心的线形(矢状面)或圆点状(轴面)高信号代表宫颈管内黏液,周边环绕的稍高信号代表宫颈内膜或上皮。宫颈内膜再被低信号的纤维间质(延续自结合带)包绕。最外层为中等信号强度的平滑肌组织(图86)。
图85 正常子宫带状解剖MRI表现
女,17岁。A.子宫矢状面FSE T2WI,子宫呈后倾后曲位(箭),带状解剖清晰可见;B、C.注射对比剂后矢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子宫壁的肌层强化于动脉期和静脉期也具有带状特征,而在延迟期强化表现趋于均匀
图86 正常宫颈带状解剖MRI表现
A.女性,28岁。盆腔矢状面FSE T2WI;B.女,27岁。宫颈轴面FSE脂肪抑制T2WI。宫颈(箭)组织的MRI信号表现具有带状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