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产生表面抗体,可以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从而可以预防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的肝脏损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一般出现轻微的局部疼痛、肌痛和短暂发热,多数发生在24小时内,成人的发生率为30%,儿童低于10%。

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产生表面抗体,可以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从而可以预防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的肝脏损害。乙型肝炎疫苗(HBV)由高度净化的乙肝“S”抗原制剂(HBsAg)组成,疫苗的制备方法是从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浆中采集HBsAg(从血浆产生的疫苗)或者把含病毒基因的质粒插入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重组DNA疫苗),疫苗中添加了一种佐剂,即磷酸铝或氢氧化铝,有时还用硫柳汞作为保存剂。现多使用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留有硬结,特别是成年人更易发生,给受种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痛苦。乙型肝炎疫苗初次接种为3针,程序为0、1、6个月,3年后可加强1针,即可终身免疫,如果接种3针后没有抗体产生,可加剂量再注射1针,如仍未产生抗体,也不需要再接种,因接种次数越多,局部发生红肿反应的概率越大。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深部肌内注射,应避免注射在皮下,因皮下组织毛细血管不丰富,易产生红肿硬结。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一般出现轻微的局部疼痛、肌痛和短暂发热,多数发生在24小时内,成人的发生率为30%,儿童低于10%。就不良事件的出现频率来看,疼痛为3%~29%、超过37.7℃的发热为1%~6%、红斑为3%、肿胀为3%、头痛为3%。所有轻度局部和全身性反应在48小时内自行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