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镰孢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镰孢菌引起的角膜炎,镰孢菌属真菌,是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菌,常见为茄病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及紫二孢镰孢菌感染。接触镜在配戴时紧贴于角膜上,会增加患上真菌性角膜炎的机会。据统计,每年每万名配戴接触镜人群中,有0.4~20.0名患上角膜炎,若整夜或持续长时间配戴接触镜,患镰孢菌性角膜炎的风险会更增加5~10倍。

流行程度:

治疗难度:

疫苗干预度:

重点人群:戴接触镜人群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由什么病原体引起

镰孢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镰孢菌引起的角膜炎,镰孢菌属真菌,是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菌,常见为茄病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及紫二孢镰孢菌感染。接触镜在配戴时紧贴于角膜上,会增加患上真菌性角膜炎的机会。真菌性角膜炎在1879年由Leber首次报道,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如果诊断及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角膜穿孔,引起失明,严重者要行眼球摘除。发达地区及气候较寒冷地区,如英国和北美地区,镰孢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及气候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地区发病率高。据统计,每年每万名配戴接触镜人群中,有0.4~20.0名患上角膜炎,若整夜或持续长时间配戴接触镜,患镰孢菌性角膜炎的风险会更增加5~10倍。

镰孢菌性角膜炎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发病时有哪些表现

患者或会出现眼部疼痛、眼红、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或其他眼部不适症状。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视力可能会受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角膜穿孔而丧失视力,需接受角膜移植才可恢复视觉。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是怎样传播的

接触镰孢菌污染过的土壤、水、空气和角膜接触镜等可传播,也可通过污物、热浴、游泳或进行水上活动时佩戴接触镜受感染。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的潜伏期一般多久

潜伏期为1~3天。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的治疗需注意什么

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困难,长时间戴接触镜的人如出现眼红、眼部疼痛、视物模糊或畏光等角膜炎的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应即开始应用抗真菌药物,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施行手术治疗。

戴接触镜引起的镰孢菌性角膜炎日常需要如何预防

1.于处理接触镜、接触镜护理药液及有关配件前,用清洗液及清水妥善清洗双手并擦干。避免随便用唾液、自来水或其他不洁水清洁镜片。

2.根据说明所述正确清洁及消毒接触镜。不配戴接触镜游泳、淋浴、浸浴或桑拿。

3.定期接受验光师或眼科医师检查。不配戴接触镜睡觉。

4.遵从验光师或眼科医师的专业建议。不配戴超过产品所标明建议期的接触镜。

5.若眼部感到不适或发红,应立刻摘下接触镜,并就此情况向验光师或眼科医师查询。

知识链接

接触镜的消毒和使用

1.不论使用哪一种接触镜护理药液,镜片的内外均需用指尖揉搓至少20秒,彻底清洗后才浸泡以做消毒。

2.即使不是每天使用接触镜,储存镜片的多功能护理药液仍须每天更换一次。

3.切勿重复使用隔夜的护理药液,或将全新的药液添加于未被更换的护理药液中。

4.使用接触镜护理药液后需盖紧瓶盖。

5.接触镜护理药液应于开启后1个月弃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