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肺炎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肺炎球菌感染泛指所有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肺炎球菌感染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发生关节炎、结膜炎等疾病。肺炎球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可分为侵袭性疾病和非侵袭性疾病两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对象: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以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本疫苗包含的各种血清型引起的系统性肺炎球菌感染。

流行程度:

治疗难度:

疫苗干预度:

重点人群:抵抗力低下人群 老年人 儿童 慢性病人

肺炎球菌感染由什么病原体引起

肺炎球菌感染泛指所有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肺炎球菌感染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发生关节炎、结膜炎等疾病。此细菌共有超过90种不同的血清类型。肺炎球菌常见于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所有人群对其易感,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癌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脾脏切除病人、糖尿病患者和人工耳蜗置入人群有其易感。肺炎球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可分为侵袭性疾病和非侵袭性疾病两种。其中侵袭性疾病有脑膜炎、败血症、菌血性肺炎等,部分患者痊愈后仍有如痉挛、癫、智障、听力障碍等终身后遗症。非侵袭性的疾病有细菌性肺炎、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等,最常见急性中耳炎引起儿童发热、疼痛、甚至听力障碍。

肺炎链球菌

肺炎球菌感染发病时有哪些表现

肺炎球菌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气促、发冷及带痰的咳嗽等症状,有的患者还有颈部僵硬及精神萎靡等症状。中耳感染的患者耳痛及流出分泌物等,重复发病者的听觉可受损。

肺炎球菌感染是怎样传播的

肺炎球菌可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直接接触患者也可传播。

肺炎球菌感染的潜伏期一般多久

潜伏期一般为1~3天。

肺炎球菌感染的治疗需注意什么

一般情况下,敏感的窄普抗生素可有效治疗肺炎球菌感染,如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考虑肺炎球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注意休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

肺炎球菌感染日常需要如何预防

1.增强抵抗力有助预防肺炎球菌感染。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不吸烟及不酗酒,注意个人卫生。

4.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妥善弃置被口鼻分泌物。

5.如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佩戴口罩。

6.不与别人共用餐具,餐具用后应清洗干净。

7.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地方。

可选择的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对象: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以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本疫苗包含的各种血清型引起的系统性肺炎球菌感染。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免疫功能正常但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肺病、糖尿病、酒精中毒、肝硬化)者、免疫功能减弱者、脾切除或脾功能不全、镰状细胞病、霍奇金病(何杰金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者、无症状和症状性艾滋病毒感染者、脑脊液漏患者、在感染肺炎球菌或出现其并发症的高危环境中群居者或工作人员(如长期住院的老年人、福利机构人员等)。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用法用量:初次接种和再次接种均为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注射0.5毫升。霍奇金病患者如需接种疫苗可在治疗开始前10天给予,如果进行放疗或化疗至少应在开始前14天给予,治疗开始前不足10天及治疗期间不主张免疫接种。免疫缺陷病人应于术前2周接种。脾切除者每5年加强免疫一次,每次注射剂量0.5毫升。4-10岁以下脾切除或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儿童,应每隔3~5年加强免疫一次,每次注射0.5毫升。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孕期和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严重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禁用本品。除接种对象项目中所列适用者外,均禁止接种本品。严禁皮内注射和血管内注射。疫苗浑浊、有异物、安瓿有裂纹、过期失效等均不可使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和不良反应,可向生产单位电话咨询,或就近向当地疾病预防机构求助。

知识链接

怎样戴口罩才是正确的

病原微生物主要靠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所以一般推荐戴12层的口罩。如果戴过厚的口罩,会感觉很憋闷,特别是长时间戴,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原有的生理功能,反而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因为口罩直接接触口腔、鼻腔,所以口罩本身的卫生尤为重要,建议口罩最好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有重复使用的话,应注意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会将外层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紧贴面部时吸入人体,而成为传染源。在不戴时,应将口罩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挂在脖子上。如果口罩已被呼出的热气或唾液弄湿,其阻隔病菌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最好多备几只口罩,以便替换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