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肺的血液循环

肺的血液循环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肺循环的血压和血流阻力都明显低于体循环,属“低压低阻”型的循环,故又有“小循环”之称,它是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越过终末细支气管,弹性板和肌纤维相应消失,成为肺小动脉。第一组,在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静脉丛的较大部分与肺小动脉的网状相连接,进入肺静脉。第二组,一些以支气管壁和邻近一些组织形成的静脉丛,联合成为支气管肺静脉,亦流向肺静脉。

肺脏有两组血液循环系统,一是肺循环,一是体循环的支气管循环。

肺循环:肺循环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毛细血管网组成。因肺循环的血压和血流阻力都明显低于体循环,属“低压低阻”型的循环,故又有“小循环”之称,它是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

肺动脉:起源于右心室动脉圆锥,分左、右两支,在相应侧肺门受到纤维鞘的包裹后,再与支气管平行分支。凡管径超过3000微米的肺动脉,平滑肌极少,而由较厚的酸性黏多糖构成的基膜,其中有5层以上的弹性纤维,称为弹性肺动脉。待到达终末细支气管水平,肺动脉呈直角穿透纤维鞘,进入肺小叶而成肺小动脉,其管径约150微米。中层有环状平滑肌纤维,包裹在两层弹性板之间,称为肌性动脉。越过终末细支气管,弹性板和肌纤维相应消失,成为肺小动脉。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包绕肺泡。

毛细血管网: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壁层发出极细分支,构成毛细血管网。每个肺泡包绕着长度为9~13微米的毛细血管段共1800~2000根,故整个肺共有2800亿根毛细血管段,在这里完成气体交换的功能。由于毛细血管壁散布有外膜细胞,且内皮细胞也有肌纤维的分布,故能配合生理的需要,起控制和调节毛细血管内血流量的作用。

肺静脉:起自肺泡毛细血管网和胸膜毛细血管的远端。其小静脉在肺小叶间隔中引流,不伴随肺动脉,最后汇集于肺门左右两肺侧的静脉,分别组成上、下静脉干,注入左心房。

支气管循环:支气管循环由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和支气管静脉组成。它是体循环的组成部分,是气道和胸膜等的营养血管。

支气管动脉:起源于胸主动脉,进入肺门后与支气管伴行,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各级支气管、胸膜脏层等。在支气管壁的肌层外,有动脉和静脉两类毛细血管丛,与支气管壁肌层下的毛细血管丛相连接。故壁肌收缩,支气管动脉的较高血压能使血液进入肌层下毛细血管丛,而压力较低的静脉血,就难以返回到肌层外的静脉毛细血管丛,从而成为黏膜水肿及管腔狭窄等一系列临床体征的病理生理的基础。

支气管静脉及静脉丛:支气管静脉丛主要分三组。第一组,在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静脉丛的较大部分与肺小动脉的网状相连接,进入肺静脉。第二组,一些以支气管壁和邻近一些组织形成的静脉丛,联合成为支气管肺静脉,亦流向肺静脉。第三组,静脉丛自气管隆突,叶、段等支气管壁,成为真正的支气管静脉,经奇静脉、半奇静脉或肋间静脉到达右心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