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性还是恶性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性还是恶性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约2%嗜铬细胞瘤为恶性,可转移到肝、骨、肺等。嗜铬细胞瘤多有明显包膜,与肝被膜分界清楚,深呼吸时可观察到肝移动度大于肿瘤移动度。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使脾静脉向前移位,而胰尾肿瘤使脾静脉向后移位,且多不符合肾上腺位置。

★女,34岁,突发心悸、气短1h(图8-4-1)。

图8-4-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声像图:左侧肾上腺区见低回声肿块,大小11.0cm×10.5cm,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回声欠均匀,并见多处液化区。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男,27岁,阵发性血压升高2个月(图8-4-2)。

图8-4-2 腹膜后嗜铬细胞瘤

声像图:左侧腹膜后腹主动脉旁探及一大小为17.2cm×13.0cm的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内以囊性成分为主,并可见钙化灶,囊性分隔可见明确血流信号。

讨论:嗜铬细胞瘤大部分起源于肾上腺髓质,部分起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散在处,腹部多见,尤以腹主动脉旁多见,少数见于膀胱、卵巢等处。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特征为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患者发作时面色苍白或潮红、心悸、头痛、气短、视物模糊、大汗淋漓,发作时间一般持续10min至数小时,还可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严重者出现奔马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出血而猝死。约2%嗜铬细胞瘤为恶性,可转移到肝、骨、肺等。

超声表现以实性低回声最为多见,边界清晰,部分可显示包膜回声。随着肿瘤增大,发生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时,可在肿块内部出现液性暗区。回声类型多变,与肿瘤大小、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等病理结构含量多少以及分布状况有关。肿瘤体积小、细胞多、血管纤维组织少、分布均匀呈低回声型,反之呈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则介于二者之间。CDFI示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为丰富。

结合典型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特异的超声表现,不难对本病作出诊断并与其他肾上腺肿瘤鉴别。但肿瘤较大挤压和破坏周围脏器时,须与周围脏器(如肝肿瘤、肾肿瘤、胰尾肿瘤)鉴别。嗜铬细胞瘤多有明显包膜,与肝被膜分界清楚,深呼吸时可观察到肝移动度大于肿瘤移动度。肾肿瘤与肾实质无明显分界,仔细观察可见肾轮廓受到破坏,肿瘤向肾窦浸润生长。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使脾静脉向前移位,而胰尾肿瘤使脾静脉向后移位,且多不符合肾上腺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