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膜后恶性梭形细胞瘤-恶性血管外皮瘤

腹膜后恶性梭形细胞瘤-恶性血管外皮瘤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其中瘤细胞核异型大、核分裂、有灶性坏死者称为血管外皮肉瘤。镜下肿瘤富含血管,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紧贴血管壁呈放射状或环绕血管呈束状排列。恶性血管外皮瘤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多成年发病。多发于下肢、腹膜后、骨盆等处。因肿瘤内富含血管,CDFI可探及丰富动脉血流分布。

★男,21岁,腹胀2个月余(图10-5-1)。

声像图:于左下腹部腹膜后见多个低回声团块,大者大小约7.1cm×4.8cm,边界清楚,外形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该肿块推挤腹部大血管。CDFI显示肿块内及周边血流丰富,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流速72cm/s。

讨论:恶性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发生在间叶组织血管源性肿瘤。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其中瘤细胞核异型大、核分裂、有灶性坏死者称为血管外皮肉瘤。恶性血管外皮瘤多为实性,棕红色或紫红色圆形肿块,质软而脆,呈明显的鱼肉状,无完整的包膜,1/3肿瘤质地中等偏硬,内有灰白色纤维束分隔瘤体成分叶状。镜下肿瘤富含血管,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紧贴血管壁呈放射状或环绕血管呈束状排列。恶性血管外皮瘤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多成年发病。多发于下肢、腹膜后、骨盆等处。肿瘤的发生与毛细血管之后的微静脉有关,故全身各部位都有发病的可能。原发灶一般为无疼痛、生长缓慢、边界清晰的肿块,肿块较大时可压迫邻近脏器和血管。

超声表现为体积较大的不均质肿块,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肿块内常有出血坏死,故内部回声常强弱不均。因肿瘤内富含血管,CDFI可探及丰富动脉血流分布。

图10-5-1 腹膜后恶性梭形细胞瘤-恶性血管外皮瘤

该病的诊断一般要通过定性和定位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