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CDFI显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临床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和体重下降等。

★女,38岁,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二次术后4个月,发现复发6d(图10-7-1)。

图10-7-1 腹膜后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声像图:于右侧腹部腹膜后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2.3cm×10.0cm,边界清楚,外形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并见多处液性暗区,该肿块推挤腹主动脉及右肾。CDFI显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

★女,63岁,腰背部痛3个月余(图10-7-2)。

图10-7-2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声像图:左上腹部腹膜后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1.4cm×6.8cm,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并见多处液性暗区及点状钙化灶,该肿块推挤并部分包绕腹主动脉。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欠丰富,但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

讨论: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由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黄色瘤细胞及炎性细胞等多种成分组成,根据其组织成分不同,可分为多形性型、黏液样型、巨细胞型和炎症型四个亚型。肿瘤质地较软,含纤维成分多则质地坚实。病理切面因含铁血黄素、出血、黄色瘤细胞、坏死组织含量不同而呈鱼肉状或黏液透明状等不同形态。肿瘤位置深在,且周围组织间隙较大,肿瘤往往生长较大,其体积明显大于发生于肢体者。临床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和体重下降等。

超声表现肿块多呈结节融合状,弥漫性生长,或有包膜,弥漫生长者易与邻近脏器、血管粘连。肿块较大时常伴液化坏死,故肿块内部可呈不规则无回声区、低回声区及小部分较强回声区,另有学者认为因肿瘤基质内聚集骨软骨化生病灶,故有时可见粗点状及斑状钙化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