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3岁,发现下腹部肿物5个月余,行剖腹探查术后1个月(图10-8-1)。
图10-8-1 原发性腹膜后间质瘤
声像图:于左下腹部腹膜后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3.8cm×11.5cm,边界尚清楚,外形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并见多处液性暗区,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丰富,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流速31cm/s。
★男,70岁,腹膜后恶性间质瘤术后2个月(图10-8-2)。
图10-8-2 腹膜后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
声像图:于腹腔及腹膜后见多发占位性病变,大者约15.4cm×7.6cm,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并可见液化坏死。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丰富,可引出动脉血流频谱。
讨论: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肠道,胃肠道外间质瘤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与胃肠道间质瘤相似,但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软组织,且与肠壁或内脏浆膜面无关。有些学者认为胃肠道外间质瘤可能也起源于胃肠道的基质间质细胞(ICC),但有些学者认为它来源于更原始的、具有多潜能分化的中胚叶间质干细胞,此种细胞可以分化发育成多种中胚叶组织,包括ICC。胃肠道外间质瘤通常为体积较大、境界清楚的质硬包块,切面呈灰白色至红棕色,缺乏平滑肌瘤常见的旋涡状结构,有时可有明显的坏死、出血、囊性变。病理见有两种细胞类型,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两种细胞成分常出现在同一肿瘤中。当上皮样细胞占优势时称上皮样间质瘤,梭形细胞成分为主时称梭形细胞间质瘤,两种比例大致相同时称混合型间质瘤。肿瘤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当体积较大时,可出现腹部包块、腹痛等,推挤、侵犯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膜后境界清楚的回声团块,体积较大,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出现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时,肿瘤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可见低回声或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可见肿瘤内血流丰富。
本病须与转移性间质瘤鉴别。原发性腹膜后间质瘤多为单发结节,而腹腔内转移性间质瘤多为多发结节,再结合病史可予鉴别。尚须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鉴别,确诊需依据病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