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8岁,腹痛1个月(图10-9-1)。
图10-9-1 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小B细胞型)误诊腹膜后纤维化
声像图:腹膜后软组织明显增厚,呈低回声,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包绕其中,范围较广,上至右肾上极,下至盆腔。
★女,20岁,低热乏力半个月余(图10-9-2)。
声像图:腹膜后可探及一大小为14.6cm×9.0cm的混合包块,CDFI示于实性部分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PW显示为低阻动脉血流。
图10-9-2 腹膜后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男,42岁,发热1个月(图10-9-3)。
图10-9-3 左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
声像图:左侧盆腔可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3.7cm×2.4cm,形态欠规则,CDFI示血流信号不甚丰富。
讨论: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可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也可局限于腹膜后区域,根据瘤细胞特点和结构成分,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病易侵犯纵隔淋巴结,腹膜后极少见。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早期即可见腹主动脉周围、下腔静脉周围和脏器固有淋巴结增大受侵,受累淋巴结质地细而脆,切面呈鱼肉状,可见坏死灶。早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发热、衰弱、贫血等症状。
超声表现:腹膜后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或无回声结节,增大淋巴结可互相融合,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多呈低回声,中心液化坏死时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肿大融合的肿块可压迫侵犯邻近脏器而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输尿管,可导致肾积水,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侵犯时可出现腹水、胸腔积液等。还可挤压腹膜后大血管而使之移位。CDFI见肿块内血流较丰富。
本病的鉴别诊断: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一般有原发肿瘤的病史和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灶亦可融合成团块状,内可见坏死灶,单凭影像学表现较难鉴别。根据淋巴瘤对放射线治疗较敏感的特性可进行诊断治疗,亦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进行鉴别。②腹膜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活动期因为渗出、粘连而使周围轮廓模糊,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具有自限性,淋巴结直径常小于4cm,超声表现可因淋巴结内干酪坏死而回声不均,晚期可出现强回声钙化灶。③腹膜后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较小,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多为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多无坏死及钙化,相邻组织无受侵。④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动脉瘤周围纤维化:为软组织肿块,边界较规则、清楚,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边缘可较模糊。腹膜后纤维化一般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不使大血管向前移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