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膜后淋巴肉瘤影像

腹膜后淋巴肉瘤影像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腹膜后脂肪肉瘤超声特点主要有:①病变位于腹膜后,范围大,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挤压时形态不变,境界较清或不甚清晰,混合型脂肪肉瘤可有包膜回声。

★男,49岁,腹胀、腹痛2个月(图10-13-1)。

图10-13-1 腹膜后脂肪肉瘤(1)

声像图:右上腹探及一大小为14.7cm×11.2cm的实性回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并可引出动脉频谱。左下腹腔内见局限性积液,最深处3.1cm。

★男,73岁,左下肢持续性疼痛16个月,发现盆腔肿物4个月(图10-13-2)。

图10-13-2 腹膜后脂肪肉瘤(2)

声像图:下腹部探查可见一大小11.8cm×10.0cm的实性偏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见少量液化。CDFI示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男,70岁,腹胀1个月余,发现左腹部包块1周(图10-13-3)。

图10-13-3 腹膜后脂肪肉瘤,部分呈去分化脂肪肉瘤改变

声像图:左侧腹部探及一大小为6.1cm×5.6cm的偏强回声肿块,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回声均匀,CDFI示其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该肿块头侧探及一大小为4.7cm×3.7cm的极低实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CDFI示周边及肿块内均见少量的血流信号,并可引出动脉频谱。

★男,67岁,腹痛3个月(图10-13-4)。

声像图:腹膜后探及一巨大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其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肝左叶向前上推移,其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肝右叶向头侧严重推移。腹腔内可见大量游离液体,最大深度8.6cm。

讨论:脂肪肉瘤是一种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病理学上分为分化性(包括脂肪瘤样型、硬化型和炎症型)、黏液性、多形性、圆形细胞性和去分化脂肪肉瘤5个亚型。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后男性。一般认为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而不是成熟脂肪细胞,因此肿瘤很少位于脂肪瘤好发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肠道浆膜下,而总是位于深部组织如肌间和腹膜后等。病理切面呈油脂状,或有胶胨样区,大多有包膜,常有出血坏死及黏液样变。肿瘤多生长缓慢,起初一般无症状,形成较大肿块时,可触及无痛性质韧包块,有时有囊性感,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患者常因腹部隆起、腹胀、尿道压迫症状等而就诊。

腹膜后脂肪肉瘤超声特点主要有:①病变位于腹膜后,范围大,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挤压时形态不变,境界较清或不甚清晰,混合型脂肪肉瘤可有包膜回声。②肿瘤内部回声杂乱,大部分呈分布不均匀的低至等回声。因变性或出血而呈低至无回声不规则暗区。因黏液样变可见散在较强回声斑团或见有多条带状回声分隔。③肿瘤后方回声无衰减。④CDFI:肿瘤内部无或见点状血流信号。⑤较小的肿瘤一般不引起腹部器官受压,较大的肿瘤可使脏器挤向外上方或下方、肠管挤于肿块前方或两侧,肿瘤巨大者,可使肠管移向一侧。肿瘤毗邻脏器可见浸润性低回声病灶。腹部大血管有受压、绕道、被包绕、转移现象。

图10-13-4 腹膜后脂肪肉瘤(3)

腹膜后与腹腔内的包块易混淆,其定位判断非常重要,如定位准确,再结合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则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因此,实际探查过程中,应扩大范围,多切面探查,以准确判断肿块来源。

★女,71岁,肠系膜脂肪肉瘤术后复查(图10-13-5)。

声像图:右侧腹腔内(脐水平)可见一大小4.2cm×3.3cm的略强回声肿块,呈类圆形,包膜完整,内回声尚均匀,CDFI示肿瘤周边可见血流信号。PW可引出动脉频谱。该肿物随呼吸上下移动。

讨论:肠系膜实性肿瘤中脂肪肉瘤最多见。肿瘤小时,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脏器的压迫、移位。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稍强回声或强回声肿瘤,包膜不清晰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并与强回声腹膜或含有气体的肠管相似而易漏诊,注意其随呼吸或体位改变而移动有助于检出。

图10-13-5 肠系膜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