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管反流性食管炎怎么诊断

食管反流性食管炎怎么诊断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食管24小时pH监测仪正是这样一种仪器,通过电化学转换,能捕捉到胃酸反流,目前被认为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好方法。此外,也能明确体位、进餐、昼夜对反流的影响,尤其在症状不典型或无反流性食管炎时,24小时pH监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食管钡剂检查:病变较轻的患者通常没有异常的发现,病变较重的患者钡剂检查可以发现下段食管黏膜增粗、不光滑,糜烂、溃疡甚至狭窄等,食管蠕动也可减弱。检查时病人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可以看到胃里面的钡剂向食管反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诊断有互补的作用,但灵敏度较低。

(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较直观,可清楚显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但对于没有食管损伤的反流病人诊断价值不大,并且检查的舒适度较差,不容易被老年人接受。根据胃镜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可分成三度。①轻度:食管黏膜出现充血、糜烂等损伤,但损伤黏膜不融合(图3-2A)。②中度:食管黏膜出现充血、糜烂等损伤,且损伤黏膜发生融合,但非全周性(图3-2B)。③重度:损伤黏膜发生融合呈全周性。检查前要禁食8小时以上(图3-2C)。

图3-2 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所见

注:A.轻度反流性食管炎;B.中度反流性食管炎;C.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3)食管pH监测:正常食管内几乎没有胃酸,当胃食管反流病发作时则胃酸反流到食管,如果通过一种仪器能敏感的检测到胃酸,则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食管24小时pH监测仪正是这样一种仪器,通过电化学转换,能捕捉到胃酸反流,目前被认为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好方法。在监测期间,患者一感受到不舒服就能记录下来,能明确不舒服是否与反流有关。此外,也能明确体位、进餐、昼夜对反流的影响,尤其在症状不典型或无反流性食管炎时,24小时pH监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24小时经鼻导管pH监测方法虽然能给医生提供很多有价值信息,但它要将电极导管从鼻腔插入至食管下段,并且留置24小时进行监测,增加了患者不适感,因而使用受到限制。新的无导管BravoTMpH系统是将胶囊探头固定在食管壁,将所测pH输送到外置的接收装置上,胶囊探头会自然融化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这种方法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更符合生理状态,也易于接受。

接受24小时pH监测时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进食,但要避免吃酸性食物、产气饮料,以免干扰检查,有反流、胸痛、烧心等症状时要及时记录。

(4)质子泵抑制药(PPI)试验:如果病人害怕做任何检查,还有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服用奥美拉唑(商品名为洛赛克或奥美片)20毫克,每日2次,共7~14天,如果患者反流、烧心等不舒服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可以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作质子泵抑制药(PPI)试验,当然奥美拉唑还可以用埃索美拉唑(商品名为耐信)、雷贝拉唑(商品名为波利特)等药物代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