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热与湿热

温热与湿热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病病种虽多,但从总体而言,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例如上述风温、温热、冬温、春温等属于温热类,而湿温、伏暑等属于湿热类。对温热病,首先要分清温热与湿热两大类。故夏秋时节的温病,当多考虑湿热或暑温夹湿。而一般温热,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小儿对发热耐受性较强,轻微发热,往往不能干扰其精神状态,而湿热或外感暑湿时,其精神状态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如上所述,仅根据发热高低,不能区分温热与湿热。

温病病种虽多,但从总体而言,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例如上述风温、温热、冬温、春温等属于温热类,而湿温、伏暑等属于湿热类。

对温热病,首先要分清温热与湿热两大类。因这两大类证,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同之处,其次是对具体病情的诊断与辨证。

如何更好地区分温热与湿热呢?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1.季节 湿热证可见于一年四季,但夏秋季节是湿盛季节,易感受湿热之邪。故夏秋时节的温病,当多考虑湿热或暑温夹湿。而一般温热,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

2.面色 病虽发热,面色多呈黄白色(非苍白色),此由湿邪犯脾,脾属阴土,主黄色;这与阳明热盛,面色正赤截然不同。

3.精神神情 湿胜犯脾,脾阳被困,故见困倦乏力;可与热盛患者兴奋躁动不安相鉴别,这一点在小儿尤其明显。小儿对发热耐受性较强,轻微发热,往往不能干扰其精神状态,而湿热或外感暑湿时,其精神状态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4.症状表现 湿邪或湿热之邪,多犯脾胃。湿阻中州,升降失司,易致呕恶吐泻及胀满等症,与热盛患者烦躁口渴不同。

5.舌诊 舌象变化是辨别温热与湿热的重要环节,舌苔或腻或滑,或白或黄,是湿热的确证,或黄或燥则是热盛之确证。

6.脉象 湿热之证,薛雪云:“(湿热)脉无定体。”即湿热证脉象呈现多样性。此由湿与热的比例不同,以及伤阴伤阳不同之故。但是临床上湿热证的脉象多见濡滑或缓;温热之脉则多表现为洪大或滑数。

以上诸点,须加以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症状。如上所述,仅根据发热高低,不能区分温热与湿热。如将多因素综合,即能较好地将二者区分开:时逢暑天,发热而面色黄白,精神困倦,脘腹痞满,舌苔腻滑,则湿热无疑;如高热烦躁口渴,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洪滑,病属温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