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点封闭 肩周炎的压痛点较多,进行封闭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压痛点来确定,一般肩周炎的压痛点大多在机械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
(1)喙突压痛点封闭:在锁骨远端稍内前下方,有一骨性隆起即为喙突,用拇指触及喙突寻找敏感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注入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混合药液2~4毫升。
(2)肩峰下滑膜囊封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肩关节外侧肩峰下找到明显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穿过三角肌即可到达滑囊内,回抽,有时可有少量滑液,注入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混合药液2~4毫升。
(3)肱骨大结节间沟纤维管封闭: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放置胸前,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穿刺针头由前下向后上刺入,穿入纤维管后往往有一骨性抵触感,稍退针尖,注入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混合药液2~4毫升。
(4)冈上肌起止点封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起点在冈上肌窝找到敏感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边进边推药液,达骨质有坚硬感即为冈上肌起点,推药液2~4毫升。止点在肩峰下触及明显压痛点,一般在肱骨大结节上部,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尖沿肩峰下方水平刺入,穿过皮肤、三角肌及肩峰下滑囊后,可有一韧性感,即达冈上肌腱部,再斜向下穿刺,即达冈上肌腱止点,推注药液2~4毫升。
(5)冈下肌起止点封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起点在冈下肌窝找到明显压痛点,一般范围比较大,局部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到达骨质有坚硬感后稍退针推注药液2~4毫升。压痛点范围较大时,可退至皮下,朝不同方向推注药液。
2.肩关节腔封闭疗法 对肩周炎局部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用肩关节腔封闭疗法。封闭后患者很快感到疼痛缓解,症状好转。肩周炎的关节腔封闭一般采用前方入路。患者取仰卧位,于锁骨外段下方摸到喙突尖端,在其下、内各2厘米处为穿刺点。在穿刺点局部麻醉,浸润皮肤和关节囊,以减轻疼痛,然后将穿刺点向外上方斜30°刺入,针尖刺入关节囊时,应缓慢刺入,以防刺伤关节软骨面。进入关节腔后,推动注射器无阻力,说明封闭位置正确,即可注入封闭液。封闭液一般为泼尼松龙0.2~2毫升,或地塞米松(氟美松)5~10毫克加入2%普鲁卡因。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症状加重。整个封闭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肩关节感染。一般每周或2周封闭1次,3~4次为1个疗程。
3.神经阻滞
(1)肩胛上神经封闭。肩胛上神经起自第4~6颈神经根,由臂丛上干发出后,斜向外下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面至肩胛切迹处,穿喙肩韧带上方至冈上窝,在此发出冈上肌支及关节支,其主干继续伴着肩胛上动脉绕肩胛切迹至冈下窝,并发出冈下肌支及关节支。肩胛上神经冈上肌支体表投影:自锁骨外侧端斜向上方成30°做一直线至冈上肌中点。冈下肌肢体表面投影:自锁骨外侧端斜向下方成45°做一直线至冈下肌中点。肩胛上神经封闭疗法适用于存在顽固性肩痛的肩周炎患者。肩胛上神经阻滞后可使肩关节周围血管扩张,肩关节局部供血改善,便于消除致痛物质,阻断疼痛恶性循环反射。针刺能激发经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镇痛和松解粘连的作用。同时药物集中在神经干周围可充分发挥抗炎镇痛及营养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体操作为:患者取坐位,充分显露患侧肩背部,扪及肩胛冈和肩胛下角后,沿肩胛冈做一平线,并将肩胛下角平分而连一条二等份线,使两线相交,形成的外上角即为注射点。取1%普鲁卡因10~15毫升,泼尼松龙50毫克,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注射针垂直刺入注射点后直达喙突的基底部,当肩部有放射性疼痛时,表明位置准确,在回吸无血后将药物注入。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2)腋神经封闭疗法。腋神经由第5~6颈神经纤维组成,自臂丛后侧索分出伴随旋肱后动脉绕过肱骨颈向后进行,穿过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在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肌、小圆肌及肱骨外科颈所构成的四边孔附近进行腋神经封闭疗法,适用于肩周炎肩后部疼痛患者。具体操作为:患者取坐位,患肩外展约45°,取肩峰背侧下约4厘米处为注射点,此处可触及一凹陷,为三角肌后缘、冈下肌、小圆肌外缘、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之间隙。方法:患者正坐,患肩外展45°,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肩峰的背侧下方约4厘米处为进针点,此处常有压痛,并可摸到一凹陷,用7号腰穿针经进针点做皮丘然后刺入皮肤,并对着喙突方向进针至4~4.5厘米,即达四边孔附近。如针尖触及外科颈后内侧,则应退针少许,回抽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5毫升,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