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及关节镜外科的发展,肩峰下撞击征的治疗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其大体上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第一期和大多数第二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肩峰下间隙注射激素能取得明显镇痛效果。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可行理疗。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开始功能锻炼。3周后练习抬举上臂。症状完全缓解后6~8周恢复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过早恢复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容易使撞击综合征复发,非手术治疗的时限较长,通常为12~18个月,至少为6个月。其疗效较为满意,有效率为70%左右。
手术治疗的指征是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第二期和第三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包括肩峰下减压和肩袖修复两部分。肩峰下减压术是首选,它包括清理有炎症的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韧带、肩峰的前下部分和肩锁关节的骨质增生甚或整个关节。切除肩锁关节并非常规进行,只有当肩锁关节有压痛、肩锁关节的骨质增生被确定是撞击综合征的部分原因时才有指征。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关节镜技术两种。
随着对喙肩弓(即喙肩韧带、喙突与肩峰共同形成的一弓状骨韧带结构)在稳定肩关节的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减压术会破坏喙肩弓,从而使肱骨头的异常上移不能受到限制。而肩袖的病变在组织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生,被认为是疼痛的根源。因此,肩袖清理术在治疗肩峰下撞击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肩袖清理术的重点在于准确定位肩袖的病变,病变区被覆的滑囊组织及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必须去除,直至健康的肌腱组织显露。
总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以进行性损伤肩袖的微小撞伤为特征的慢性病症。对于第一期和第二期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关节镜下减压术结合肩袖清理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开放的肩峰下减压术更适用于关节镜术后复发、伴有肩袖大型撕裂的第三期撞击综合征病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