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民间很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古时称之为“角法”。拔罐疗法主要通过罐内负压的吸吮,罐缘的刮压刺激,牵拉挤压体表皮肤及浅层肌肉,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壮体的目的。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调节气血的作用;还可收到散结、散寒、散水肿之功效。运用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时,治疗部位可选择肩前、肩后、肩外、背部等处。治疗时一般选用中罐或小罐,每次拔罐的时间可根据拔罐的力量大小而定,一般5~10分钟。
方法一
(1)取穴:压痛点及肩周部。
(2)治法:根据治疗部位选用口径2~4.5厘米、长10~12厘米,厚度0.3厘米之竹罐,放入开水锅内煮3~5分钟,夹出后甩净擦干,迅速扣在所需治疗部位上。每一治疗部位每次拔竹罐5~8个,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7日。
方法二
(1)取穴:尺泽、曲池、曲泽、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
(2)治法:以上穴位每次选择3~4个,1个远端穴位,1个局部穴位,1~2个阿是穴。先将所选穴位进行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5下,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立即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点刺的穴位,留罐10~15分钟,拔出血量1~5毫升,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每周治疗3次,9次为1个疗程。
方法三
(1)取穴:病变局部,尤其是压痛点处。
(2)治法: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镊子夹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烧一下再抽出,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留罐5~15分钟。或用闪罐法(即当火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治疗同时需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病人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下列方法。①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②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③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方法四
(1)取穴:主穴有肩髃、肩髎、天宗、肩井;配穴有曲池、外关、中渚、肩贞、臂臑。
(2)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根据患者的症状,随症选用,每次选择2~4个穴。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毫针刺之,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取得针感后,加电脉冲中等量刺激,留针20分钟,起针后,在穴位上拔火罐,留罐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现象为止。每周治疗3次,9次为1个疗程。
方法五
(1)取穴:压痛处。
(2)治法:先在患肩或附近找出痛点,严格消毒,用三棱针快速进针,刺入规定深度即出针。然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速将罐扣拔在点刺穴位上,一般能吸出1~3毫升血。去罐后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敷上消毒棉球被动活动5~10分钟,每次针刺痛点1~3点为宜,隔3~5日1次,连续3次。嘱患者进行自主活动。逐步进行摸头、搭肩向头部方向托举、手指爬墙、拱手上举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