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水仙碱有口服片剂和注射剂两种,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因肾功能不全者秋水仙碱排泄减慢,故宜用较小剂量,每次0.5mg,每日1~2次,24小时以内不超过4mg为宜。
秋水仙碱有口服片剂和注射剂两种,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口服在胃肠道迅速吸收,1~2小时血药浓度即达峰值。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口服首次剂量为1mg,以后每次0.5mg,1~2小时给药1次,至剧痛缓解为止,或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停用。极量为24小时内总量一般不超过6mg,缓解症状所需剂量一般为3~4mg。接近中毒剂量时症状一般可在6~12小时减轻,24~48小时得到控制。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每日1~3次,疗程为10~14日。因肾功能不全者秋水仙碱排泄减慢,故宜用较小剂量,每次0.5mg,每日1~2次,24小时以内不超过4mg为宜。每个疗程间隔不少于3日,以免发生蓄积作用。用于防治转移性痛风发作时,每次0.5mg,每日2次。
病人并发有消化道出血或者不能进食时,可用秋水仙碱注射剂1~2mg溶入20~4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单一剂量对大多数急性发作病人均有效;也可根据病情于4~6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或将秋水仙碱1~2m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
提示:鉴于大多数病人无法忍受大剂量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建议采用较小剂量(1~2mg)的秋水仙碱,同时联合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扶他林)等,以达到量少且不良反应低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时应及时停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