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个。40%的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由于非处方药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而且认识到不仅可以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并且还可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等,因此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常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主要如下。
(1)吲哚美辛(消炎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大多数痛风病人的急性发作。口服吸收完全、迅速,服药4小时内开始起效。标准剂量为每次25~75m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不超过200mg,待症状缓解后改为25mg,每日3~4次,然后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完全缓解。
(2)羟基保泰松及保泰松: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是首选用于治疗痛风的有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已数日的病人仍有效。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每日用量均为400mg,分4次口服,2~3日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0~300mg。
(3)双氯芬酸:其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6~50倍;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长期服用无蓄积作用。口服25mg,每日3次。
(4)萘普生(消痛灵、甲氧萘丙酸):口服200~300mg,每日2~3次;肌内注射100~200mg,每日1次;栓剂直肠给药也能吸收,每次0.25g。
(5)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吡氧噻嗪):半衰期长,每日只需给药1次,且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控制急性痛风症状有时剂量须加倍,即40mg每日1次。
(6)美洛昔康(莫比可):每次7.5mg,每日1次。如果需要,剂量可增至15mg,每日1次。每日最大剂量为15mg,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片剂)。
(7)噻洛芬酸(苯噻丙酸):噻洛芬酸能明显抑制病人滑膜组织的前列腺素,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具有抑制肾小管尿酸的重吸收作用,有利于痛风的治疗。口服,每次200mg,每日2~3次;缓释药600mg,每日1次。
(8)舒林酸(硫茚酸):为异丁芬酸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口服150~200mg,每日2次,疗程7日。
(9)布洛芬(芬必得):控制急性发作效果不如吲哚美辛,多在72小时内控制症状。剂量为0.2~0.4g,每日2~3次,口服。
提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有与秋水仙碱同样迅速的疗效,由于其不良反应小且药源充足,故临床上应用较多。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对秋水仙碱有禁忌、无效或不能忍受者及已发作数日的痛风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