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广,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与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药物种类及服用剂量有关外,与病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也有较大关系,归纳如下。如果必须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者,应使用肾毒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且剂量不宜太大,服药时间不要过长,以防止肾损害。

(1)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广,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与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药物种类及服用剂量有关外,与病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也有较大关系,归纳如下。

①胃肠道反应: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糜烂等。

②肾脏损害:如血流动力学介导的可逆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异常介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伴有或不伴有肾病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炎及肾乳头坏死(又称镇痛药肾病)、高钾血症、水钠潴留和水肿。

③肝损害:如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④神经系统:如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神经炎和球后神经炎。

⑤造血系统:如血细胞减少。

⑥心血管系统:如血压升高、心悸及潮红等。

⑦皮肤损害:口炎、荨麻疹、瘙痒、感光过敏。少见的有发热,个别女性病人有月经过多等。

(2)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如下。

①胃肠道损害的防治:可加用胃黏膜保护药以减少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对胃肠道的损害,如奥美拉唑20~40mg/d,共8周,治疗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胃溃疡,愈合率达95%左右;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其愈合率为53%。

②肾损害的防治:一般情况下在短期内应用治疗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对肾脏是安全的,但对伴有潜在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注意肾毒性反应,关键是及时检查发现,及早处理。如果必须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者,应使用肾毒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且剂量不宜太大,服药时间不要过长,以防止肾损害。

提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同时做好防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