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先生有慢性肾炎10多年,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潜血+,经系统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近来病情明显加重,出现肾功能损害,尿酸、肌酐、尿素氮均升高,并多次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疼痛,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继用别嘌呤醇进行降尿酸治疗,但病人出现全身皮疹,瘙痒难忍,考虑为别嘌呤醇过敏所致,请问对于这样病例,可否进行别嘌呤醇脱敏治疗?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对别嘌呤醇耐受性较好,但有些病人,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别嘌呤醇可诱发瘙痒性红斑等过敏症,此时必须停药。因目前尚无理想的替代药物,尤其是不能用排尿酸药或其他降低血尿酸药物治疗的痛风病人,遇到较大困难时,应用等级剂量口服脱敏方法可获得成功。脱敏过程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开始每日口服别嘌呤醇50μg,然后每隔3日增至100μg、200μg、500μg、1mg、5mg、10mg、25mg,最终达到日剂量50~100mg。是否需进一步增加用量,应由病人血尿酸和肌酐的浓度来确定,目的是维持血尿酸浓度在300~350μmol/L。对于年老体弱有肾功能受损等多种疾病的病人,及有较广泛融合性皮疹的病人,尤其是有面部及舌水肿、发热、口炎或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人,可使用改良脱敏方案。别嘌呤醇起始剂量每日10μg和25μg,每5~10日或以上增加剂量1次。平均78%的病人成功脱敏,脱敏时间为30.5~53.8天。脱敏成功的指标为能耐受别嘌呤醇每日50~100mg。成功脱敏后还需注意远期效果,包括高尿酸血症的控制情况及治疗对痛风发作频率的影响。部分病人数月后可发生迟发性皮疹。
脱敏试验期间如有发热、瘙痒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应立即停药,待好转以后再开始给予原来耐受剂量的一半,以后继续逐渐增加用量,剂量增加的间隔也延长至5~10日以上。脱敏后,就可以安全地使用别嘌呤醇。在脱敏过程中,用量在5mg或更少时,个别病人可出现轻度复发性瘙痒性红斑,但不妨碍进一步调整使用剂量。在脱敏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对脱敏成功的病人也要认真观察,以防万一。对于有过严重过敏,如剥脱性皮炎、超敏反应或其他严重反应者,禁止使用本法脱敏。本方法必须在住院期间,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病人自行操作。
提示:临床上遇到对别嘌呤醇过敏的病人,如果变态反应的症状不严重,可采取脱敏的方法,脱敏成功后,在严密观察下,可继续使用。如果过敏反应严重,如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则不应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