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颈部挥鞭样损伤是过伸性颈椎损伤的一种,是外伤性颈部损伤综合征中的一种常见的类型,该损伤占全部颈椎各类损伤的29%~50%,并常常合并脊髓中央型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
【发病病因】 颈部的急性挥鞭样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如在高速行驶的机动车突然紧急刹车或撞车时,或躯体高速运动时,头部突然撞击障碍物而产生过伸暴力等,是有关惯性的原理及乘客的调节反应。当高速行驶的机动车紧急刹车时,躯体被安全带固定于座位上,头部随惯性急剧向前冲击时,在固定的胸椎与速度变化的头颅之间的颈椎被突然向前后摆动,先猛烈前倾、扭曲,随后头颈过度后伸,并出现反复的屈伸运动。瞬间,作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造成颈部各层软组织的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仅限于软组织的扭伤、拉伤,严重者可以产生颈椎的脱位,颈椎的前纵韧带撕裂或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齿状突骨折,甚至脊髓的损伤。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颈部挥鞭样损伤临床表现依据其损伤程度、类型及病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额面及鼻部皮肤擦裂伤是明显的遭受超伸外力的临床表现,这种特征性损伤是由于额面或鼻部撞击物体或遭受直接打击所致。这是判断颈椎过伸性损伤比较有价值特征之一。
(2)局部压痛及活动受限,头、面、颈部的疼痛往往在受伤后不久即出现,颈椎后结构压痛则少见,损伤节段的椎前压痛可能存在,即在损伤节段,推开气管和食管,手指触及椎体前部时疼痛。由于疼痛使病人的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头部不能仰伸,转头时,双肩亦随着运动,患侧颈肌肌肉僵硬,疼痛明显。
(3)神经损伤多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和前脊髓综合征,少数病例表现为部分和严重的脊髓损伤。脊髓中央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手部重于臂部,触痛觉受损重于深感觉。出现感觉分离现象,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位置觉和深感觉存在。若颈椎半脱位时,相应节段的脊神经受压,则出现相应节段的定位体征。
2.X线检查 由于过伸暴力,椎体和小关节骨折脱位少见,而软组织损伤明显。咽后或喉室部软组织阴影可增宽。颈椎损伤后,椎间隙及椎前软组织影可增宽,椎体前缘可有小骨折片。若有脱位时,脱位处的上一节段的颈椎下关节突向前移位,甚至骑跨于下一节段的上关节突上。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不平行,椎间隙变窄。椎体也可有轻度的移位。
【家庭保健护理】 因该损伤的症状一般在伤后数日才出现,经医院检查后,单纯的颈部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颈部疼痛且受伤时间在24h以内,可在家中卧床休息,并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炎症、肌僵硬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受伤后两周内可使用颈托、围领,使颈部完全制动。对有神经性、功能性及心理障碍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功能锻炼】 在颈部疼痛消失后,应逐步进行颈部肌肉的锻炼,不可一开始即做过多的活动,应逐渐增加颈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以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和保持颈椎的活动度。具体锻炼方法见第6章。
【治疗】
1.保守治疗
(1)牵引疗法:一经确诊,即应常规应用Glisson带牵引,其重量为1.5~2.5kg。牵引位置宜取颈椎略屈15°位,持续牵引2~3周,然后采取头颈胸石膏围领或颈托支具固定保护1~2个月。其牵引目的是使颈椎损伤节段制动。略屈位能使颈椎椎前结构(韧带等)愈合,椎后结构例如皱折的黄韧带等舒展恢复常态。
(2)手法治疗:颈部挥鞭样损伤急性期严禁行手法治疗。后期可行拿、捏、揉、点、按等手法治疗(图7-6),但最好不要用扳法,以免加重脊髓、神经的损伤。
图7-6 点按、拿捏手法
(3)物理疗法: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局部热敷等,对消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自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4)药物治疗:可用在损伤初期,作为配合治疗。常以口服消炎、镇痛和肌肉弛缓药为主,如有交感神经症状或精神因素强烈者,可加用精神安定药。在牵引期间,应用速尿和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以利脱水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伴有脊髓损伤者,有报道应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但对此方法存在争议。
(5)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措施。治疗时按临床表现的症状不同,而行不同的阻滞疗法,各种阻滞疗法也可配合使用。如枕大神经阻滞术、前斜角肌阻滞术等。
2.手术治疗 极少数患者损伤后表现为颈椎节段性失稳,症状逐渐加重,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骨折片或黄韧带等致压物压迫脊髓时,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前路减压同时应用植骨融合,对于失稳严重或黄韧带内陷者,可选用颈后路钢板内固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