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又称苦杖、酸杖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虎杖味性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专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自古以来,虎杖一直被当作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要药用于临床,有相当好的疗效,至今仍为民间所流传。本品始载于南朝梁代名医陶弘景编著的《名医别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虎杖“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并认为虎杖根微温,祛瘀散瘀有效。近年来临床用于治急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以及降血脂等,皆有一定效果,这是本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新发展。唐代甄权在其所著《药性论》中,极其称赞虎杖的可饮性:“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受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这段论述说明我国在唐代以前就已经以虎杖作冷饮用于养生祛病、强身延年了。
虎杖用于医疗,由来已久,而虎杖可以食用却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的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述。据报道,每年春季,虎杖的嫩芽破土而出,可长至尺许,采摘后剥去表皮便可生吃,也可凉拌、腌制或配制成滋补方,是一种酸美可口、营养丰富的上佳菜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虎杖含游离蒽醌及蒽醌苷,这些成分有大黄素、大黄素—6—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等,还含有白藜芦醇、虎杖苷两种苷类化合物,并含藜芦酚—3—葡萄糖苷和一定量的鞣质。从虎杖根中分离出九种酚性成分,如迷人醇、原儿茶酸、大黄素—8—单甲醚等。每克虎杖中含12.99毫克的游离氨基酸,并含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其含钾量也相当丰富,是一味难得的药食兼用保健妙品。
现代研究表明,虎杖所含大黄素成分,可减少外源性胆固醇过多进入体内。动物实验表明虎杖有明显的调脂作用,临床报道有用虎杖治疗血脂异常124例,其降胆固醇有效率为47.1%~100%,其降三酰甘油有效率为27.2%~83.3%。动物实验发现,虎杖的有效成分藜芦酚—3—葡萄糖苷能降低血脂,治疗血脂异常,特别是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它还可部分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沉积,并能降低肝损害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还能降低动物血压,扩张冠状血管等。虎杖中分离出的白藜芦醇苷,在喂食胆固醇及甲基酸氧嘧啶造成高血脂兔模型及正常大白鼠实验中可见到有降血脂作用。
临床应用中,以口服虎杖片(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3片,治疗血脂异常90例,连服6周。结果表明:显效(总胆固醇下降≥20%或三酰甘油下降≥30%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20%)46例,占51.1%;有效(总胆固醇下降≥10%或三酰甘油下降≥20%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10%)28例,占31.1%,总有效率为82.2%,无效16例。
虎杖应用于食疗防治血脂异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以新鲜食用为好,如采用生食法,或凉拌,或腌渍等,均可获得较好效果。其二,如果要用煎煮等烹饪制作法,则煨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调脂有效成分受到影响。可取的方法是,投入虎杖,煎煮时以5~10分钟为宜。其三,服用虎杖应注意宜忌,《药性论》有载,“有孕人勿服”,这点,应予以充分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