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内障治疗评价

白内障治疗评价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治疗的根本办法。对绝大多数的患者而言,通过进行手术可获得相当好的视力恢复。但是,行白内障手术以后,可能出现诸如感染、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要求我们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它。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观察速避凝术中眼内灌注对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预防效果。

白内障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白内障药物治疗】 多年以来,人们对白内障的病因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不同的病因学说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白内障。主要包括:辅助营养类药物、醌型学说相关药物、抗氧化药物、中医中药等。但是,这些药物治疗白内障还存在疗效不确定等问题,更谈不上控制白内障的发展。

【白内障手术治疗】 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治疗的根本办法。对绝大多数的患者而言,通过进行手术可获得相当好的视力恢复。手术方法包括白内障针拔术、白内障囊内摘出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前两种手术方法已经基本淘汰,目前最常用的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迅速,人工晶体的应用已经由单焦点型人工晶体向多焦点型人工晶体和可调节型人工晶体过渡。保留前、后囊膜的注入式人工晶体将保留人眼的调节力,最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是将来的人工晶体研制方向。但是,行白内障手术以后,可能出现诸如感染、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要求我们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它。

【循证医学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举例】

1.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随机对照试验 世界上大约有1 600万人因双眼白内障而致盲。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外科手术缺乏的发展中国家的边远地区。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低成本的手术,而哪种类型的眼内晶体最为合适,目前尚无一致意见。现就此对可变形的、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尼泊尔南部Lahan眼科医院2 000名因双眼白内障视力降低至6/36或更低的就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组:①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囊内摘除术(ICCE),术后戴眼镜校正视力。②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组:对首次接受手术的第一只眼在行ICCE的同时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ACIOL)。结果ACIOL组手术的平均时间为6min(3.0~17.2),对照组为4.1min(2.4~10.3)。手术后1年,ACIOL组中5.0%的患者及对照组中5.4%的患者视力低于6/60[(OR=O.93(0.60~1.43),P=0.71]。引起ACIOL组及对照组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可矫正的屈光不正(22/29);葡萄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13/2);眼内炎(4/7);术前存在的眼疾(4/5);视网膜脱离(0/4);黄斑囊样水肿(2/0);角膜溃疡(1/1)及角膜失代偿(0/1)。结论植入ACIOL平均延长手术时间2min。在ACIOL组中发生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是葡萄膜炎及继发性青光眼;而对照组常归因于未经校正的屈光不正。来自非洲和亚洲的调查显示,未经校正的无晶体眼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边远地区,常规ICCE术后可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安全地植入可变形的、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这样可避免无晶体眼由眼镜校正视力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2.速避凝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白内障术后有时可发生较严重的眼内炎症反应,并在瞳孔区形成纤维蛋白渗出,从而影响视力甚至继发青光眼。动物实验显示,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可有效地预防晶状体及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眼内纤维蛋白渗出反应。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观察速避凝术中眼内灌注对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预防效果。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11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并盲法给药。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对照组灌注液为乳酸钠林格液,实验组灌注液为乳酸钠林格液中加入速避凝浓度为6U/ml。术后l、3及7d观察眼内纤维蛋白渗出、房水混浊及眼内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l、3、7d眼内纤维蛋白渗出及房水混浊轻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速避凝能有效抑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且不增加眼内出血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