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正在威胁广大人民的健康,它的死亡率已经与艾滋病并列为世界第4位,并呈增高趋势。长期吸烟是造成该病的最主要原因。
俗话说“病从口入”。实际上,从呼吸道进入体内的致病原,更是难于防范。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呼吸病常是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也是如此,因为经口致病的致病原我们可以不吃,或用加热及其他方法处理后再吃,以避免得病。而呼吸道是与大气环境息息相通的,我们不可能长时间不呼吸,或长时间戴口罩,防止致病原进入体内。
我国许多单位曾对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进行过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曾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农村,连续3年调查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情况。发现3年中,吸烟者的患病率分别为不吸烟者的4.1倍、4.8倍及5.3倍。其他城市也曾作过类似的调查,并获得相似的结果。如天津市在城郊区11703名人群中进行调查,发现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吸烟者为11.7%,而不吸烟者为3.6%,相差3.2倍。内蒙古自治区普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患病率,分别高3.9倍、4.6倍及6.0倍。
每日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所得的乘积称为吸烟指数。比如每日吸烟20支,连续吸烟20年,则吸烟指数为20×20=400。云南、吉林及贵州等地的调查,均显示吸烟者的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均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而且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即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越高。戒烟后短时间内,咳嗽及咳痰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国外对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早于我国很久。20世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皮托在40000名开业医师中,记录他们的吸烟习惯,并追访他们的死亡原因。其结果发现,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死亡者,多于不吸烟者,死亡率随吸烟量的增大而增高。每日吸烟15~24支者,较不吸烟者多12倍;每日吸烟大于25支者,比不吸烟者高达20倍。自1953~1957年至1961~1965年,35~64岁的英国开业医师吸烟者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死亡率也随之下降24%,而同年龄的英国男性,在同时期因吸烟其死亡率则稍有增加,虽然同时期环境污染有所改善,其死亡率仅下降4%。英国在城市及农村中调查55~64岁人群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的结果显示,大量吸烟者的患病率为17.6%,小量吸烟者的患病率为13.9%,戒烟者为4.4%,而不吸烟者几乎没有患慢性支气管炎者。至少有10个国家的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调查,都证实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有些研究还做了简单的肺功能(通气功能)试验,都显示吸烟者的通气功能受损。
吸烟不但对吸烟者本人有害,而且对周围的人也有害。不吸烟的人吸入被烟草雾污染的空气,称为被动吸烟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被动吸烟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系。父母吸烟,使他们不足1岁的子女的呼吸道患病率增高,肺功能受损。所以,有人形象地描述吸烟行为是:吸进去害己,呼出来损人。
吸烟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机制是复杂的。吸烟时在燃烧产生的烟雾中,有许多带刺激性的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刺激黏膜引起黏液腺的增生,使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减弱,甚至纤毛逐渐脱落,像用过很久的牙刷,使其防御功能减弱,微生物易于聚集、繁殖产生感染,引起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痰液阻塞呼吸道。炎症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的弹力酶增多,并使其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减低,两者之间失衡,过多的弹力酶破坏了肺泡壁,加上咳嗽时气道内压力剧增,从而增加肺泡壁的破坏,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