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第一级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第一级预防

时间:2024-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真正弄清这些宿主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后,才能使今后的一级预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级预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2.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实做好控制吸烟工作 提倡不吸烟,尤其是年轻人不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尤其是早期阶段的最主要干预性措施。

1.尽早查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有关的遗传学因子及其他宿主因子 同是吸烟者,其中只有10%~15%的人会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示除外界致病因子外,宿主本身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肯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的宿主因素包括:α1-胰蛋白酶缺乏,出生时低体重,喂养方式不当,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特应性(IgE水平升高),气道高反应性以及遗传基因异常。其中有些因素的作用已经明确,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但是,相当多的因子的作用尚待于进一步研究。只有真正弄清这些宿主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后,才能使今后的一级预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级预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

2.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实做好控制吸烟工作 提倡不吸烟,尤其是年轻人不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尤其是早期阶段的最主要干预性措施。实践表明,实行禁烟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持续时间相当长,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巨大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研究吸烟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回答人们头脑中存在的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吸烟者中只有10%~15%的人会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什么同样是吸烟有的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有的人则以肺气肿为主,有的人两病兼而有之?

(2)需要向广大群众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在宣传吸烟危害的同时要说明吸烟产生的危害具有渐进性、累积性、隐蔽性、依赖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3)大量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尤其是儿童被动吸烟,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必须重视吸烟所产生的危害性。国家应该立法严格限制人们在公共场合吸烟,保证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之苦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

(4)开展必要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冷静、认真地权衡烟草税收和用于为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支付的医疗费用以及相关的劳动力丧失所造成的损失之间的关系,逐年控制乃至减少卷烟生产量。通过立法强迫各级烟草公司每年交付一定数额的附加税,以抵偿吸烟所造成的健康损害费用,并从法律上明确吸烟者有权向烟草公司索赔相关的医疗费用。

(5)制定减少吸烟人数的目标:吸烟率是人群健康的关键指数,对于今后长期的卫生保健费用支付肯定具有的重大的影响,国家每年均应统计吸烟率,并且将吸烟率逐年下降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3.空气污染 特别是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质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目前国内大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剧增,燃煤量增加,空气污染程度有增无减,这与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不无关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控制、减少职业性危害 在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已有证据表明,长期接触镉和硅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高危工作人群包括煤矿工人、接触水泥的建筑工人、金属加工工人、谷物运输工、棉纺工人、造纸工人以及从事大量吸入灰尘工作的工人。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①近几年在地方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有所削弱,必然增加工人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应当引起重视。②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可能会出现许多原先我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的工种,其中可能潜伏着许多危险因子,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即职业病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