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预防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疾病对人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鉴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高,进展比较缓慢,因此,应当强调三级预防也是很重要和有效的。
1.继续强化戒烟 因为任何时候戒烟都可使吸烟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获得改善,并使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年下降速度减慢。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戒烟可以显著地保护那些具有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进行性下降高度危险者的肺功能。所以,即使是已经发生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认真地戒烟,对其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仍然是有效的、有益的。对此,应当反复向患者进行宣传,增强其戒烟和康复的信心。
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缓解期中下功夫 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应用中医中药健脾补肾,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防御能力,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减缓疾病进展速度。
3.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锻炼 可以开设康复锻炼中心,制定康复锻炼计划,组织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锻炼效果会更好。其内容包括全身运动(慢速步行、登楼、踏车、自行车)、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可以编写必要的康复锻炼指南,并应有客观的评价指标。
4.对于严重低氧者进行长程家庭氧疗 目前国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氧源和吸氧经费问题。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恐怕只能以压缩氧或液态氧为主,辅以少量家庭浓缩制氧机。应当协同医院、公费医疗管理系统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而又合理的氧疗费用支付办法,使长程家庭氧疗落到实处。
5.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菌苗减少呼吸道感染 每年秋季接种1次流感疫苗,每5~6年接种1次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此外,还可肌内注核酪,接种气管炎疫苗、灭活卡介苗。
6.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系统教育 使其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的长期性、危害性,以及进行长期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争取患者及其家庭对于预防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这是做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级预防的基础和前提。
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 包括长期监测肺功能进展情况,检查督促戒烟效果。国外已制定出流程图,可供我们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