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危险因素是:吸烟。据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80%~90%是由吸烟引起,而吸烟者中约15%的人将来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一个值得人们警惕的数字。
1996年我国吸烟状况调查表明,14岁以上成年人中吸烟率高达37.62%,以此推算,全国共有烟民3亿多,占全世界总吸烟人数的25%以上。更令人不安的是30岁以下青年人吸烟率在逐年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提早了3年,在3亿烟民中未成年者高达500万。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是肯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越高,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香烟烟雾反复刺激呼气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由此加重呼吸道感染。长期大量吸烟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气道阻力增高等,最终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同时香烟烟雾还可使肺内弹性蛋白酶活性增强,肺泡弹性减弱,肺组织被破坏,最终导致阻塞性肺气肿。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吸烟的健康者在30岁以后的肺功能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每年下降20~30毫升,吸烟者每年下降30~45毫升。而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年下降80~100毫升,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果继续吸烟,其肺功能恶化速度必将加快。其结果是:出现气短的时间提前,程度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有效寿命缩短。相反,戒烟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每年下降速度明显减慢,病程恶化速度也明显减慢。
要让吸烟者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好处,包括戒烟后可以避免罹患许多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冠心病等。制定并实施控烟的法规,尤其是严禁在公共场所、工作单位吸烟,以保护大多数不吸烟者的健康。为吸烟者提供切实有效、简单易行的戒烟方法等。
第二个危险因素是:空气污染。室内污染、室内通风条件差,做饭、炒菜及冬季取暖时燃烧柴草、煤炭产生的许多污染物,包含各种有毒颗粒、烟尘和有害气体均可损害人体呼吸道。
户外污染包括(工业生产及火力发电、锅炉取暖)燃煤、汽车排放尾气等引起的空气污染。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水肿,气道上皮损害脱落,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导致气道慢性炎症。
减少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采用科学的烹调方法改善室内取暖条件。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改进汽车排放尾气装置。增强个人劳动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