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分类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分类

时间:2024-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首选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因为其有较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且长期应用疗效较稳定,不良反应亦较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治疗中亦广泛使用。

1.支气管舒张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气道阻塞,在早期阶段仍具有可恢复性,经过长期有计划的支气管舒张药治疗,不但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而且能保持病情稳定。以往的治疗方法往往只是在急性加重期加重支气管舒张药物,而不注意长期计划治疗。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支气管扩张药有3类,即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β受体兴奋药,如硫酸沙丁胺醇等和甲基黄嘌呤,如氨茶碱、茶碱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首选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因为其有较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且长期应用疗效较稳定,不良反应亦较少。如果气道阻塞严重,单独使用异丙托溴铵效果不理想,可以联合应用沙丁胺醇或长效茶碱(缓释、控释型)。因为联合应用两类不同的药物,可以达到互补作用,提高疗效,而且更安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则可以使用β受体兴奋药作吸入治疗,若联合使用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溶液和β2受体兴奋药溶液,通过雾化器作吸入治疗,则效果更好。

2.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物能够阻断和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因此,具有平喘作用抗胆碱药物主要品种异丙托溴铵,是目前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抗胆碱药物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使用。因为在各种支气管舒张药中,抗胆碱能药物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出现耐药性或疗效降低。此外,抗胆碱药平喘作用起效虽然较慢,但其作用持续较久,所以,不宜在急性加重期缓解喘息症状。但它可用于长期治疗,而且可缓解夜间和清晨的喘息症状。

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每次吸入40~80微克,每天3~4次,吸药后5~1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6~8小时或更长,有较强的局部作用。可在稳定期作长期吸入治疗,口服无效。而不宜作为喘息症状加重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轻、较少,可能有轻度口干和咳嗽。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对阿托品过敏者忌用。如果单独应用效果不够满意,可以联合采用β2受体兴奋药茶碱类药物。

3.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药 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药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气管舒张药,能迅速产生明显的平喘效果,适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肾上腺素β2受体主要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但对于长期治疗而言仍以选用抗胆碱药吸入为宜,而不主张长期吸入β2受体兴奋药。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药,喷吸每天3次,每次0.1毫克;或特布他林气雾药,每日喷吸3次,每次0.25毫克。通常在吸药5~10分钟喘息症状缓解,15~30分钟效果达到最高峰,疗效维持4~6小时。β2兴奋药如果应用剂量过大,也会影响心脏,引起心悸、心率增加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在家庭中β2兴奋药吸入者,患者不可盲目增加用药量。此外,老年人有慢性心血管病亦应慎用。

4.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平喘药物,而且口服使用方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治疗中亦广泛使用。但因为口服起效较慢,所以,茶碱类药物主要用于稳定期长期治疗。常用药物有氨茶碱片,成人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0.1克),控释型茶碱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在睡前服用,也可减轻夜间和清晨的喘咳症状。如舒弗美成人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0.2克)或葆乐辉,成人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0.4克)。服药次数,由每日3次减为每日2次或每日1次,使用更为方便。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除常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外,如果剂量过大,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还可以引起兴奋、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抽搐。近年来,采用各种缓释或控释型茶碱,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大大减少,安全而有效。但由于许多药物都可以使茶碱作用在身体内清除或减慢,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升高。因此,要听从医师指导服药。

5.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属于抗炎剂,对气道过敏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阻塞有很好疗效,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则不太明显,使用时应当采取慎重态度。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许多严重不良反应。

6.祛痰药 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以选用氨溴索、盐酸溴已新和乙酰半胱氨酸等。此类药物可以降低痰液黏滞性,并促进支气管的排痰功能。如果痰液为浓性、稠厚,可以选用舍雷肽酶等,有利于消炎祛痰。配合使用支气管舒张药,可以使痰液更易于排出;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治疗,也是帮助排痰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