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原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4-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预防和处理最重要,一旦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要下决心立即彻底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突出的的问题是气道阻塞,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而且病情还会日益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多黏痰,且不易咳出,以至加重气道阻塞症状,并容易造成呼吸道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应根据自己的体能状态,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活动。

早期预防和处理最重要,一旦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要下决心立即彻底戒烟。同时,还要避免职业污染环境污染,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突出的的问题是气道阻塞,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而且病情还会日益加重。因此,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兴奋药、抗胆碱药物和甲基黄嘌呤(茶碱)制剂等三大类。如果病情较轻,呼吸困难不明显,则只需要在症状加重时,随时使用β2受体兴奋药做吸入治疗,症状会迅速缓解。如果症状较重,持续呼吸困难,就需要长期使用支气管舒张药,以减轻气道阻塞。长期治疗以采用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异丙托品)作吸入治疗为有效。糖皮质激素无论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或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对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并无明显效果,而且长期服用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因此,不宜擅自使用。只有少数患者,经过医师检查,认为确实有必要使用时,才可在医师指导下谨慎应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多黏痰,且不易咳出,以至加重气道阻塞症状,并容易造成呼吸道急性感染。各种祛痰的中、西药物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另外,多饮水,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亦能帮助排痰。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黏痰是由于病变支气管黏液腺增生和分泌增多所致。因此,咳痰不一定是急性炎症的表现,不必因为有痰就使用抗菌药物。只有经医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细菌性炎症时,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避免自己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因为盲目用药非但无效,而且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亦可能造成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治疗困难,且病情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稳定期如果明显缺氧,即动脉血氧分压小于等于8千帕时,则需安排长期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应根据自己的体能状态,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