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视和近视眼是不是一回事?
近视和近视眼不是一回事。近视是指远视力障碍,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现象,可见于原发性近视眼和其他各种近视状态;而近视眼为一类屈光不正,包括所有原发性近视眼和继发性近视眼,即近视包括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而近视眼只包括真性近视。
(二)近视眼的优点
近视眼的优点之一是发生老视眼(老花眼)较正常人迟,从而可以延长有效工龄,尤其是近距离工作者。中年人近视眼不会因为眼调节减弱而视近困难而发愁,近距离工作不用戴眼镜。优点之二为近视眼对来自近处的光线具有高度适应力,只要目标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一个清楚的物像。一个300度近视眼的人,其远点在眼前33厘米,这正好在正常人所要求的视近范围内,故对低度近视眼来说,不仅视近毫无困难,而且更易适应精细工作及持续阅读。近视眼中心形觉功能十分敏锐,这不仅是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还是从眼球的光学成像情况看,近视眼所见物像要大于正视眼所见物像。
(三)生理需要时人体器官可以变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物体变形。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体变形多是被动的:车胎被压瘪了,气球被吹大了,钢筋被拉成铁丝了,这些都是被外力作用而变形的例子。
人体内的器官也是会变形的。如人体两侧的肺,如果因治病需要切除一侧,切除后另一侧肺的体积会逐渐增大来补偿切除的那侧肺的功能。又如血中碘含量正常时,正常的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就够用了,如果因地方性缺碘,血中碘含量就减少,正常的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素就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了,甲状腺就会增生,甲状腺增大,腺细胞增多来补偿甲状腺素的不足。假设血内碘含量只有正常量30%,每个甲状腺细胞最多能产生正常量50%的甲状腺素,若甲状腺细胞增加了2倍,每个腺细胞仍完成50%的产量,产生的甲状腺素就不仅够用还可有储备,这就是地方性缺碘引起甲状腺肿的道理,也是生物器官变形的例子。总之生物器官变形与非生物体变形不同,一般不是被动的。例如高血压者血管内的压力比正常人高很多,但几十年也没有把动脉血管压粗,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比正常人的血管还要细。禾苗也不因地心引力而往下生长,都是往上长。所以生物体内器官的变形主要是生理(功能)的需要,是主动适应生存的结果。
据实测发现,真性近视眼是眼轴变长所致,为解释眼球前后径变长的原因就提出很多学说(见后述)认为是被动变长的,这是不对的,实际是主动适应的结果。
(四)眼球前后径变长是对看近的主动适应
各家学说的共同特点是眼球结构改变是被动的,眼外肌压迫学说、眼内压力学说、巩膜软化学说和地心引力学说,都承认真性近视是眼球轴长过大所致,但眼球长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调节学说讲的不是因眼球长,又与现实不符。
笔者认为,人眼好似自动调节的照相机,看远时物距大,眼内像距就小,恰好成像在正常眼的视网膜上。为什么恰好成像在正常眼的视网膜上呢,并不是碰巧,而是正常眼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看远中进化来遗传给我们的,到现在的学生身上为什么就变了呢?就是学生读写是看近,物距小,眼内像距大必须调节才能看清,调节又是睫状肌收缩完成的,需要消耗能量,人体为减少能量消耗就长长眼球来适应物距小,眼内像距大。
(五)学校性近视
由于学校学习环境使学生视觉负担过重,时间一久而引发的原发性单纯性近视,亦称青少年性近视。多数为低度,不超过中度,视力矫正理想。
(六)近视度数和视力不能换算
一般来讲,近视度越大,视力越低。但个体差异很大不能换算。因为近视眼的视力下降与近视眼的屈光度数不成比例关系。视力下降到0.1,其近视的屈光度数可能为300度,也可能为500度。因视力是主观的,度数是客观的。不用说话可通过仪器打印出来。
(七)看远眯缝眼多是近视眼
看远时常把眼眯缝起来的人十之八九是近视眼,中年以后的人看远时不眯眼看近时眯眼他可能就眼花了。不论哪种屈光不正或老花眼把眼眯缝起来就可能提高视力,若戴个小孔眼镜效果可能会更好,为什么?常说的原因有二:一是眯缝眼或戴上小孔眼镜能减小球面像差。球面像差就是凸球镜片的不同部位对光线曲折力不同,通过近光心(或称近光轴)的光线曲折力弱像距大,越靠近凸球镜片边缘的光线曲折力越强,像距越小(图34)。眯缝眼或戴小孔眼镜后遮住了远轴光线,近轴光线曲折力弱像距大,近视者的眼球长,离成像点近又遮去了其他光线的干扰,故显得清楚这是对的。但如果单因减少球面像差提高的视力,那么正常眼眯缝后或加小孔眼镜也应提高视力,实际上眯缝眼不能提高正常眼的视力,所以还应找别的原因。二是增加景深。景深就是照相时景物在底板上成像后景物前后清楚的距离,它与光圈有关,光圈小景深大,眯缝眼或加小孔眼镜应可增加景深,原成像到视网膜前或后不在景深所包括的范围,景深增加后成像点达到或接近了景深,故使视力提高了(图35)。
图34 球面像差图解
图35 瞳孔与景深(上:大瞳孔景深小;下:小瞳孔景深大)
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发现,眯缝眼和加小孔眼镜提高视力的机制还可能有小孔成像的作用。小孔能成像是古人早观察过的。由于小孔限制了杂乱光线的干扰,使右侧的光线射入左侧,左侧的光线射入右侧,上方的光线射入下方,下方的光线射入上方,它们之间的光线也都是有序排列地进入小孔投射到一定的位置。所以小孔成像也和凸球镜片成像一样成的是倒像而且可以互相重合。对正常视力者来说凸球镜片成的像亮度大,清晰度高,除在阳光下瞳孔能缩到2毫米以下外,平时瞳孔为3毫米左右小孔成像的作用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对屈光不正者来说凸球镜片的像在视网膜上是模糊的,加上小孔后就可明显提高视力。至于单独小孔成像与有凸球镜片情况下的小孔成像有否不同,笔者做过观察,在观察到小孔成的像后加上验光镜片箱中最大度数的凸球镜片(20D)像更清楚了。这是加小孔镜比眯缝眼效果更好的原因。也许会认为眯缝眼使眼成的一条缝不是小孔,其实调整入眼光线是眯缝眼和瞳孔两者的作用,所以眯缝眼也存在技巧,把眯缝眼和瞳孔结合起来,把入眼光线限制在瞳孔某一部分可能是更好提高视力的妙处。
(八)近视者含泪时有时瞬间不戴眼镜也能看清远处
有人问一种现象,本来是度数不小的近视眼,遇到眼内含泪时,瞬间看远可看得很清楚,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泪水在两眼睑之间形成了一层泪膜,这层泪膜的中心薄周边厚如同凹球镜片,所以好像在眼前戴上了近视眼镜一样。可是这层液膜又很快消失了,所以看远只得到瞬间清楚。如果不要擦掉眼泪重复将眼闭上再睁开,瞬间的清晰仍可重现。
(九)对自己近视度数的简单估算法
知道了镜片屈光度D的由来,就可进一步把它应用到实践中来。我们知道必须成像到视网膜的黄斑部才能看得最清楚。从无限远(5米以外)来的光才是平行光,平行光的焦点才近似成像点,成像到正常眼的视网膜的黄斑部。但近视眼者眼球前后径相对的长或是屈光力相对的强,平行光线还未到视网膜就聚焦成像了,成像后又散开的光线,才到视网膜,所以视网膜黄斑部的像不清晰。只是有限距离的发散光才能成像到视网膜黄斑上。近视度数越大这个有限距离就越小,即远点距离越近。什么叫远点呢?就是眼在不调节的情况下能看清的最远的一点。上边已讲过凸球镜片的屈光强度单位的来历就可用在这里。例如焦度是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即D=1/F,其中F代表焦距;D代表屈光度)。假设一个患者最近能看清1米远的物体,再远就看不清了,他的近视度数就为D=1/1=1D,即1个屈光度,通俗的说法为100度。若只能看清眼前0.5米的物体,即D=1/0.5=2D,200度。若只能看清眼前20厘米远的物体,他的近视度数就已达到D=1/0.2=5D,500度了。
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叫看清,正常眼看1.1米远没有1米清晰,0.9米比1米更清晰,因物体离眼越近在眼内黄斑部上的成像就越大,所以也就看得越清楚;反之越远就越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可仔细区分是因成像小而不清晰还是因成的像就不清晰,从理论上讲仔细区分还是可以的。总之这种计算方法只是知道个大概度数,可靠的精确度还得验光。
(十)学生患近视眼是进化规律所驱使
生物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的现象称进化,进化规律使动物长出了眼睛,又是进化规律使人的眼睛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野外,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看远,正常眼球是在长期野外生活中进化来的。也就是说正常眼是为看远长的,它就最适合看远。现在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眼球尚未定形,也容易变形,而这时又长时间看近,为了适合看近,又为了节省调节,眼球就向后长长,就像拍照近物时需拉长照相机镜头一样,长期看近,眼球也会变长,变长后适合了看近,但不适合看远了,为看清远就得戴近视眼镜,此种近视称学生近视眼,也就是为了适应眼所处的近环境产生的。
(十一)近视眼到了老年不花眼的说法对不对
也对也不对。300度~400度以上的近视眼,老了不用戴花镜。但也不像年轻时一样可戴着近视眼镜读书写字,而是读写时摘了近视镜。他们摘了近视镜就相当于正常人戴了300度~400度的花镜。400度以上的近视眼看书时不仅不用戴花镜还得戴小度数的近视眼镜,需要备两副近视眼镜,一副看近一副看远。如果你是100度~200度的近视眼到了老年更麻烦,看远时戴100度~200度的近视眼镜,看近还得戴200度左右的花镜。这是因为人眼看近是通过调节看清的,调节是通过睫状肌。睫状肌是环形肌包在晶状体周围并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连接。平时(看远和闭眼时)睫状肌放松,内径增大,通过悬韧带把晶状体拉的较平较薄使远处的物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看近时物距小眼内像距大视网膜的物像就不清楚了,就引起反射性的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对晶状体的拉力减小,晶状体像包着一层弹性膜的肉冻,有向球形弹回倾向,因而可随着睫状肌的收缩变凸变厚,就变成了个度数较大的凸球镜片,凸球镜片度数越大像距就越小,可将看近时的物像也调到视网膜上,故年轻人看远看近都能看清。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渐硬弹性越来越小,所以其近点(用最大调节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就随着年龄越来越远。40岁以后近点可超过40厘米,看书报就费劲了就叫眼花了。戴上凸球镜片等于补偿了老花眼看近调节的不足。近视镜和老花镜是正负抵消的。所以会出现上述结果。还有一种情况:有的高度近视但从年轻就一直戴欠矫的小度数的眼镜,故看近一直不用调节,从年轻时调节功能就废退了,对他们来说就没有年龄差异了。
(十二)预防近视眼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好
预防近视应越早越好,原则上应这样讲。早到什么时候,有人说从胚胎开始,原理是优生优育应从胚胎开始,但怎样优法才能使胎儿将来不患近视眼,怎样优法能定向的预防近视而不是预防远视也不是预防散光。以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做到。
出生后可就不同了,孩子降临,直接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信息,再对这些信息做出对自身有意义的反应。例如物体一接触他的口唇就出现找奶头和吸奶头的动作,用手电筒一照他的瞳孔,瞳孔就收缩。随着婴儿发育各种功能越来越健全,几个月后即可注视移动的物体。不仅眼球可随物体移动,还可进行成像的调节,即看远时眼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随着物体移近睫状肌开始收缩并越来越强,尽管达不到精确的调节,但大体的调节趋势还是符合生理要求的。又因幼儿小眼球也小,眼球小前后轴就短,所以是远视状态。远视状态的眼球,看近时需要的调节力就更大,调节力用的越大,激发将来近视的作用就越强。所以从这时起就应开始近视眼的预防。不要长时间与幼儿脸对脸的教话或对话。抱孩子时应脸向外抱,多给他看远的机会。对躺在床上的婴儿为怕蚊蝇叮扰,最好撑开大蚊帐,而不要用布单或手帕把脸盖上,对父母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者更应注意婴幼儿的视力保护,由于子女有发展近视的内因更容易内外因结合使孩子几岁就出现近视眼。不要认为我们夫妇都是高度近视,孩子一定是高度近视就放弃采取预防措施。要知道从小就排除了引起近视的病因,要比内外因结合造成的近视度数小。为什么近视眼容易越遗传越重就是内外因结合所致。
(十三)儿童读书学习从什么年龄开始为好
儿童读书写字从什么年龄开始好的问题牵涉到多方面,大脑发育问题,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应不应该伴随读书写字等等咱们都不谈,在这里只从学生近视眼的预防角度分析一下儿童读书写字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好。
人眼看5米以外物体时物像恰好成像到视网膜黄斑部者称正视眼。正视眼之所以正视是眼的凸球镜片度数和眼球后节的长度匹配得好。可因以下情况而匹配不好:①凸球镜片度数正常、眼球后节过长会使远处物像成于视网膜之前,近处物体来的发散光线才能成像于视网膜,即近视眼。②儿童眼球小前后轴短,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属远视眼。但眼球小角膜的曲率就大、凸球镜片度数大,凸球镜片度数大也造成近视,不过经实际测试儿童远视状态的多。本来是远视状态看近时需要调节度数更大才能看清,而且人小、个矮、肢体短,读书写字的距离就容易更小,距离小也需要更大的调节才能看清。调节用的力越大激发将来近视眼的作用也越强。这是从眼屈光来分析儿童看书早,近视眼患病率就高。再说视敏度(视力)看远物时视网膜上的物像小,看近物时视网膜上的物像大,儿童尤其是两三岁以内的儿童视网膜正在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经常看远处的物体接受的是小的物像和细节,发育成高视敏度的视网膜的可能性就大。相反经常看近处的物体,视网膜接受的物像的细节就大,视网膜得不到分析微小物像的细节的机会。视网膜得不到分析高难度物像锻炼就不容易发育成高视敏度的视网膜。没有眼疾的儿童生活在草原比生活在城市高视敏度的就多,生活在城市的儿童比生活在草原的儿童弱视的多。不论是从眼屈光的角度讲还是从视敏度的角度讲6岁以前的儿童应多在室外尤其是辽阔的场所玩耍,不应该经常圈在小屋里读书。
(十四)近视眼能否引起斜视
可以引起斜视。当眼视近处物体时,为保证双眼单视及增强视觉效果,双眼进行调节,同时双眼球内转及瞳孔缩小,这三联运动称为近反射。正视眼注视25厘米处的物体时,要求有4D的调节及4米角的集合。而2D的近视眼仅需2D的调节,但集合仍需4米,即集合大于调节。为解决这种失调关系,生理选择之一是增加调节以求接近集合,之二是减弱集合以求与调节相称。前者可引起调节痉挛,从而加深近视,后者可致肌力不平衡,出现斜位,产生视疲劳。甚者可能放弃一眼的集合作用,而使眼球偏向外侧,日久便成为外斜。有些近视眼由于眼肌平衡功能失调等原因,也可呈现内斜。
(十五)什么是时空对比
有的人懂了近视眼形成的机制后,又问:我的眼近视了,我今后坚持多看远,我的近视眼是否就不近视了呢?不可能。原因有二:一则你是个学生,学生就得读书写字。每天拿出3小时不读书不写字专门去看远,够下决心的吧,就是那样与每天学习的时间相比还是看近的时间长,看远的时间短。时空对比的“时”,是指时间长短;“空”,是指空间大小,即看远与看近。每天看远用的时间总和与看近用的时间总和之比。远、近还有个程度问题,多远为远,多近为近。眼屈光学现在把5米以外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看作平行光线,平行光线通过正视眼的屈光系统不用调节恰好成像于视网膜上,所以把5米以外看作是无限远,远就指5米以外。严格来说,看5米远的物体正视眼不是绝对不调节,需要0.2D的调节,看10米远的物体还需要0.1D的调节,矫正眼镜的级差就是0.25D。0.25D以下的误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0.2D的调节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微量调节都可视为基本不用调节。5米以内就不同了,看1米远的物体需要1D(100度)的调节,看10厘米远的物体需要10D(1000度)的调节,所以离10厘米用眼0.5小时比离0.5米用眼8小时激发近视眼作用还强。总之用眼距离越小激发近视的作用也越强。近距离不变,用眼时间越长,激发近视的作用也越强。第二个原因是你的眼球已经变形了。缺乏看远造成的近视眼也像缺钙产生佝偻病一样,等佝偻病已出现骨骼变形了,再让它变回去是很难的。
(十六)注意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眼还是有好处的
由于学生近视眼是长时间看近、缺乏看远所造成的,而且看书时离得越近越容易激发起近视眼。所以读书写字的距离应尽量远些,但太远了一方面是操作不方便,再者距离越远在眼内形成的物像越小,看起来越费劲。多数人提倡离33厘米(1尺)远阅读,这样有的人就编辑成套,定为读写时眼离书本33厘米(1尺)远,前胸离桌边1拳远,握笔手指到笔尖应保持3~4厘米的距离,其中主要的核心还是眼到书本的距离,对此不难看出33厘米(1尺)的距离并不是最理想的,再远对眼更好。实际上读书保持33厘米(1尺)远的学生很少,平均在15厘米左右,也有提倡25~30厘米的。另外,不走着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打电子游戏机,少看电视,坐在远排看电影代替看电视。体育课内增加射箭内容、减少看近的时间、减轻课业负担、阅读十几分钟就把目光转到远处,消化消化已读的内容,既巩固了读书的效果,又能放松调节。还要注意单位时间内的读书效果,要利用脑子最好的时间读书,切忌脑子已经不转弯了两眼还盯在书上。背单词、诗词等需要背读时就把眼睛从书本上解放出来,目光放向远处。有看小说爱好的要把眼从小说中解放出来改为听小说。还要提高印刷质量,白纸黑字对比要鲜明醒目,文字不应太小等。
做到了以上用眼卫生虽不能说就可预防近视眼,但应该说比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好处。
(十七)预防近视眼遇到的困难之一: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人们对戴眼镜存在着一定的成见。认为“人家近视了还不戴眼镜呢,咱们还没近视呢哪能先戴眼镜”。或者认为“近视了要戴眼镜,预防近视如果也是戴眼镜,预防还有什么意义?”这些认识都不对。首先讲,预防近视的眼镜是主动地去戴,可主动地去选择时间和场合。近视以后戴眼镜是被迫戴的,什么情况下也得戴,不戴就看不清远处的景物,裸眼视力是不正常的。近视以后戴的是近视眼镜,是为了看清远处。预防戴的透镜组合含有凸球镜片和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它能把看书时入眼的有害光线变成类似远处传来的无害光线。平时不戴只在读写时才戴,戴上后离33厘米远看书入眼的光线相当于从5米以外来的,不用调节就能看清,故能减轻调节。近视眼镜戴着它看书反而可促进近视加深。因其能加重调节。
(十八)预防近视眼遇到的困难之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预防近视年龄越小越好,年龄越小越不理解其意义,不戴或阳奉阴违不好好戴。前面说过孩子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护下成长的,只要老师和家长都了解了预防近视的必要性,而且重视儿童的管教,就像一下地走路就穿鞋一样,一读书就戴保护眼镜,很快就会养成习惯。只要在家有家长提醒在学校有老师提醒就能坚持下去。
(十九)预防近视眼遇到的困难之三:不能一劳永逸
小孩怕打预防针,但打1针至少顶1年,比较起来预防近视眼要难得多。它需要一读书就戴,坚持几年。但戴保护眼镜没有痛苦,不会感染,无后顾之忧,顺手戴顺手摘,摘戴不用工具,不像打预防针那样需要注射器还需要消毒药消毒等。
(二十)预防近视眼遇到的困难之四:病因的复杂性
近视眼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给预防近视眼蒙上了一层面纱,使人真假不分,好坏不明。说它复杂是指病因复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又分遗传性和发育异常性。可出现接受预防措施者患了近视(因先天因素所致),没有接受预防近视措施者反而没有患近视(近代偿反应不灵敏)的情况。近视还与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等有关。因其复杂使人们对近视眼预防的必要性和防治的效果产生怀疑。但只要充分理解了近视眼产生的机制和预防的原理,并且重视学生眼睛的保持,自然会选择光学防治这一新途径的。
(二十一)成人以后是否会患近视眼吗
近视眼一般是在中小学时开始,20多岁停止发展。但是上大学以前还没有近视,到大学里近视开始出现了的也大有人在。还有的在学校没有近视,从事财会或教育工作后近物距工作多了眼又近视了。另外还有中年近视眼。年轻时没有戴过眼镜,随着花眼又出现远视力也降低,多出现于知识分子。由于生活中看书时间长,晶状体弹性又随年龄而降低,这时候眼又经常处于调节状态。调节状态下晶状体变厚变凸,由于晶状体弹性降低就容易定形在调节状态下,使患者看远需戴近视眼镜。这种近视属真性近视眼,但眼球没有变长,从道理上讲也不会出现眼底的病变,度数也不会太大。近视眼还是轻度白内障的并发症。白内障是晶状体变性所致,晶状体在不透明之前先有密度增高,密度高折射率就高,使远处来的平行光线未到达视网膜就聚焦成像,到达视网膜之后又不清楚了。只有近处来的较散开的光线才能成像于视网膜,故使远视力障碍,近视力正常——近视了。这种近视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白内障进展的快慢,如果进展快近视是一过性的常不被察觉,进展慢也可持续几年或更长,开始时常以为是白内障造成的远视力降低,无意中戴一戴别人的近视眼镜才知道戴上近视眼镜看清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