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又称肝肝内脂肪变性,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脂肪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可随人的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多少而变化。另一类为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胆盐、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是固定不变的。正常人的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每100克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
图1 正常肝脏
图2 严重脂肪肝
肝脏素有“化工厂”之称,许多进入体内的物质均要在这里被分解、合成、解毒和转运,同样,脂肪的代谢主要也是在肝脏进行的。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这一系列复杂而又精细的操作程序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肝组织一方面吸收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将其组合成甘油三酯,而另一方面又要以脂蛋白的形式把合成的甘油三酯缓缓地送进血液里,使其成为人体活动的重要能源。一旦肝脏摄取和转运脂类物质的过程发生了故障,就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起来。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倘若肝内脂质的重量占肝重10%~25%,即为中度脂肪肝;占肝重25%~50%及其以上者,即为重度脂肪肝。除以此增加为主外,其它脂类成分、糖原含量、羟脯氨酸、肝脏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改变。但由于脂代谢酶的遗传性缺陷而导致脂肪酸、胆固醇或类脂复合物在肝脏等处沉积的脂质沉积症不属于脂肪肝的范畴。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有资料表明.脂肪肝的患病率约为10%.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原发性疾病,但更多的是某一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表现;在脂肪堆积时,肝的脂肪含量可高达肝重的40%~50%.在不同的病因下.堆积在肝内的脂肪可以是甘油三酯,磷脂.糖脂或胆固醇酯等,所以更确切的脂肪肝命名应该包括脂类的性质。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由于甘油三酯的堆积,故一般所称的脂肪肝即属此类。大多数情况下.甘油三酯是以小滴的形式分散在肝细胞浆的无结构部分,这些小滴趋于融合成大的脂肪滴,将细胞核挤向周边,即大泡型脂肪变性;若是甘油三酯以外的其他脂类积存在肝细胞内,则常堆积在溶酶体,形成泡沫状的细胞浆.细胞核的位置仍保持在细胞中央,即小泡型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累及范围,可将脂肪肝分:弥漫性脂肪肝和局灶性脂肪肝,其中以弥漫性脂肪肝最为常见.临床上根据起病缓急,可将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脂肪肝较少见.表现为谩现为小泡型脂肪变性,见于晚期妊娠:四环素或丙戊酸钠中毒.Reye综合征,偶见于酒精性肝病,起病急骤.常伴有明显的肝功能障碍,严重者死亡率高达60%以上。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大泡型脂肪变性,病因甚多,常分力酗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和肥畔.糖尿病等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起病隐匿.临床表觋和肝功能损害常不明显,一般不至于危及生命;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非脂肪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