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人眼视网膜的像是倒置的,我们感觉看到的都是正置的,为什么?早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Leonaldo da vinci)就提出人眼内的像是倒的。直到1619年德国的谢纳用牛眼做实验,将牛眼后极部的巩膜及脉络膜去掉后,在视网膜上看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现在生物实验观察眼球成像常用家兔眼球,因其壁薄不用去掉巩膜和脉络膜,在暗室里拿出一个家兔眼球在其角膜前一定的距离处放一只蜡烛就可在眼球的后极部看到与蜡烛相反的灯影。几何光学又早已从理论上证明眼内成的是倒像。为什么我们感觉中看到的万物都是正的呢?对此1897年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杂志介绍了斯特拉顿(Stratton)的实验,斯特拉顿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他是用卡勃勒(Kapler)所设计的成倒像的望远镜戴在自己的眼前。刚戴上时看到外界任何物体都是倒的,头晕脑胀寸步难行,只好凭着自己的意志用手扶着物体才可挪动脚步。要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慢慢的把外界物体又看成是正的了,症状才能消失,并慢慢恢复自由行动。但把眼前的那套透镜拿掉之后用裸眼看反而感到一切物体又都是倒的了,上述的各种干扰症状又会出现,但维持时间很短。从这一实验证明脑子有产生正确认识的能力。有修正错误视觉信息的本领。脑子能接受多种感觉信息例如除视觉外还接受触觉、平衡觉、肌肉肌腱的本体感觉等。综合多种感觉器官报来的信息,在经过反复实践、试探、修正再修正,最后得出与客观事实符合的认识。总之是脑子有修正错误的功能(图21)。
图21 触觉与视觉相互作用使物像翻转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