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是人体中仅次于钾、钠、钙而居第4位的阳离子,是细胞内仅次于钾的第2个重要阳离子。成人体内镁总量为21~28g,正常血清镁浓度为0.8~1.2 mmol/L。
一、镁缺乏和低镁血症
镁缺乏(magnesium depletion)是指机体缺镁,血镁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为低镁血症(hypo-magnesiemia)。
缺镁的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失镁过多:如长期禁食、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长期胃肠减压、胃肠或胆道造瘘等。
(2)吸收不良:如小肠上段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3)排泄过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尿,长期使用利尿剂,肾小管酸中毒,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皮质素及ACTH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各种原因的血钙过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
(4)透析失镁,尿毒症等患者使用大量无镁透析液进行透析疗法时。
(5)其他原因:如肝硬化,长期酗酒,长时间哺乳,甲状腺功能亢进,血卟啉病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使用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等。
【诊断要点】
1.低镁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及心肌的应激性增强。
(1)神经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肌肉震颤、手足搐搦、反射亢进、上肢尤为明显;有时对听、视觉过敏。严重时出现谵妄、精神错乱、定向力失常,甚至有幻觉、惊厥、昏迷等,巴宾斯基征呈阳性。
(2)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半数患者有高血压。
(3)手足搐搦,四肢冷厥而呈青紫色,自觉麻痛,而血钙正常,或给予钙盐治疗后,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
(4)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下降,心前区T波倒置,P-R缩短。
2.有导致缺镁的病史。①有手足搐搦②血镁浓度<0.8mmol/L。
3.24h尿镁排量少于1.5mmol/L(36mg)。
【治疗原则及方法】 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补液与透析时采用含镁液体常可预防本病,同时限制钙、磷摄入则更有效。
1.补镁方法 可以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口服。
(1)肌内注射:25%~50%硫酸镁2~4ml深部肌内注射,3~4/d,连用3~4d,症状好转后减量。
(2)静脉滴注:最初2日补硫酸镁5~7g,每2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500ml中静脉滴注,2~3h内滴完,必要时还应补充钾、钙和磷。缺镁症状一般在补镁后48~72h内消失。切忌用25%~50%硫酸镁直接静脉注射,以防发生意外。紧急情况下可缓慢静脉注射10%硫酸镁,每分钟不超过0.75mmol/L(180mg)。长期不能进食者,每日静脉补充硫酸镁1~2g,可满足生理需要。
(3)口服:氧化镁每次0.2~0.5g,3/d。
2.补镁注意事项
(1)补镁前应了解患者肾功能,肾功能不全者补镁应慎重;
(2)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补镁应慎重,若这类患者无低镁血症,补镁应视为禁忌。
(3)肌内注射补镁时,应行深部肌内注射;
(4)补镁过程中应定期测定血镁,注意防止血镁过高(>2.5mmol/L)。
(5)补镁时应注意同时纠正其他并存的电解质代谢失常。
二、镁过多和高镁血症
镁过多(magnesium excess)在临床上少见。血镁浓度高于正常范围为高镁血症(hyper-magnesiemia)。
镁过多症和镁中毒均发生于病理情况下:
(1)在患者已有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失水、尿少的情况下,给予补镁或补镁过多。
(2)糖尿病酸中毒时,镁从细胞内移出。
(3)黏液水肿,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及Addison病患者。
(4)其他原因:摄入镁过多或静脉补镁过多过快、草酸中毒、骨髓瘤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高镁血症可出现以下症状:
(1)心血管系统:先为心动过速,继而心动过缓,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T波高耸,QRS波增宽,甚至心跳停于舒张期。
(2)神经肌肉系统:肌力减弱,软瘫,反射迟钝或消失,嗜睡以至昏迷,全身麻痹或呼吸消失。
2.血镁>1.2mmol/L为高镁血症;血镁>3mmol/L时可出现中毒症状;血镁>5mmol/L时可出现呼吸麻痹、全身麻痹。血镁>12.5mmol/L时,心脏停跳于舒张期。
3.有引起高镁血症和镁过多症的病因,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给予补镁后。
【治疗原则及方法】
1.病因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改善肾功能,纠正酸中毒,治疗失水和少尿等,加速镁的排泄和调整。
2.急性镁中毒或镁中毒症状明显者,应及早静脉注射10%氯化钙10ml或10%葡萄糖酸钙10~20ml(均用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静脉注射。
3.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有呼吸衰竭者,应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治疗。
(张 荔 陈纪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