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失血性休克1期的抢救原则

失血性休克1期的抢救原则

时间:2024-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失血性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重情况,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血、血浆或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导致循环衰竭,不能维持正常,包括:各种外伤导致的内、外性出血,如大血管损伤、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以往认为低容-出血性休克的常规疗法是迅速恢复血容量,但目前进展认为在出血未控制之前这样抢救可能会增加出血,使预后更差。但在止血之前限制补液已得到很大程度认同。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属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重情况,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血、血浆或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导致循环衰竭,不能维持正常,包括:各种外伤导致的内、外性出血,如大血管损伤、腹腔内实质脏器(如肝、脾)破裂。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详见《社区医学丛书》分册《内科常见疾病诊治》第3篇第3章“休克”。

【诊断要点】

1.病人有失血原因或征象;

2.症状见表3-2。

3.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1982年2月全国急性“三衰”会议提出休克的试行诊断标准。

表3-2 低血容量性休克程度分类及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根据病因和相应的临床征象做必要的相关检查。

(2)发生大出血后数小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查可显著降低,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增高。输液过程中红细胞比容常低于正常。

【抢救常规】 治疗原则为迅速恢复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维持呼吸功能,积极处理原发病。

1.迅速恢复血容量 最好给患者输全血;必要时给予5%葡萄糖盐水、林格液、羟乙基淀粉或右旋糖酐液-70;输血或输液量以保持血细胞比容30%~35%为合适。应注意血压心率和尿量,掌握好输入量和速度。以往认为低容-出血性休克的常规疗法是迅速恢复血容量,但目前进展认为在出血未控制之前这样抢救可能会增加出血,使预后更差。但在止血之前限制补液(仅补到休克逆转时)已得到很大程度认同。

2.纠正酸中毒 伴有酸中毒者,给予5%碳酸氢钠。

3.血管活性药物 合理补液和输血后血压仍低者给予多巴胺。开始用量为2~5μg/(kg·min),以后逐渐增加剂量,但一般不大于20μg/(kg·min)。

4.维持呼吸功能 吸氧,保持动脉血氧分压在70mmHg以上。氧分压仍达不到70mmHg时,应使用呼吸机以辅助呼吸。

5.积极处理原发病 应迅速止血、处理原发病,必要时及时手术止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