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是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表现,也是MODS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感染、烧伤、休克、呼吸衰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缺血缺氧,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黏膜对酸的屏障和抵御能力降低,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此外,全身酸中毒可降低胃黏膜对氢离子的缓冲能力,胆汁反流可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根据出血的量和速度,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多数患者表现为隐性出血,以进行性加重的贫血为主要特征。显性出血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5%~10%,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严重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当出血量大、出血速度较快时,血压降低,同时出现心脑及其他器官缺血缺氧的表现,如全身乏力、精神差、头昏、黑矇、直立性晕厥、心慌、出汗、口渴、恶心等。
当出血速度较慢时,血流重新分布,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基本维持,皮肤温度降低、苍白、甚至出现花斑,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
2.最简单最敏感的手段是胃内容物或大便隐血试验 床边内镜检查有利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确诊。小量出血镜下可见多发性胃黏膜糜烂和黏膜下散在出血。急性多发性溃疡多位于胃底部和小弯处,出血发生在溃疡边缘,表现为活动性渗血,发生于溃疡底部或边缘的动脉出血,出血量大、速度快。
【急救与治疗】
1.抗休克治疗 建立快速静脉输液通道;快速晶体补液,以恢复血压;患者循环稳定后,可紧急床边胃镜检查;输注红细胞悬液,使血细胞比容高于30%;发生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时,输注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冷冻血浆。
2.控制出血 早期置胃管能防止大量呕吐和误吸,同时能够监测出血量和性质的变化。H2受体阻滞药及氢离子泵抑制药可提高胃液的pH值,对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治疗和预防效果。当出血量较大时,可采用内镜止血和介入性血管栓塞止血;持续大量出血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3.原发病治疗 控制原发病、改善危重病患者的全身情况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4.预防性治疗 除H2受体阻滞药及氢离子泵抑制药外,可用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每次1g,4/d,能促进胃黏膜糜烂和溃疡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