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呼吸功能紊乱

呼吸功能紊乱

时间:2023-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吸入性损伤后,四个部分都受到影响。伤后即期伴CO中毒,主要因气体运送障碍,稍后则主要是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如有氰化物等中毒或缺氧则影响组织换气。多因素共同作用,使伤后气道阻力明显增加。另外因胸、颈部深度环形烧伤,增加非弹性阻力,增加通气障碍。吸入性损伤后气道阻塞、肺泡水肿和肺不张,使部分肺泡的气体交换作用减弱,肺泡毛细血管膜总弥散面积减少。正常换气时,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

呼吸由通气、换气、气体运送和组织换气(内呼吸)四部分组成。吸入性损伤后,四个部分都受到影响。伤后即期伴CO中毒,主要因气体运送障碍,稍后则主要是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如有氰化物等中毒或缺氧则影响组织换气。

(一)通气功能的变化

热力和烟雾吸入可损伤气道,迅速发生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稍后且有感染因素参与,进而引起假膜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坏死、黏膜剥脱、溃疡和假膜形成,使气道明显缩窄。随之气道内渗出物、黏液增多,形成黏液栓,加上脱落的坏死黏膜等,可部分甚至完全阻塞气道。气道内黏膜溃疡、假膜形成和软骨外露等,使管腔内面不光滑,增加气流的湍流成分;加以吸入碳粒和某些毒性物质,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多因素共同作用,使伤后气道阻力明显增加。同时吸入性损伤后,因合成减少和破坏增多,转化受阻等原因,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减少,肺表面张力降低可致肺萎陷。加以伤后环绕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破坏,使气道塌陷。另外因胸、颈部深度环形烧伤,增加非弹性阻力,增加通气障碍。

(二)换气功能的变化

换气功能是指气体跨肺泡毛细血管膜的交换。肺泡毛细血管膜由一层上皮细胞、间质和内皮细胞组成,厚约1μm,弥漫面积约70m2,弥散面积减少1/2以上时可引起气体交换量减少。吸入性损伤后气道阻塞、肺泡水肿和肺不张,使部分肺泡的气体交换作用减弱,肺泡毛细血管膜总弥散面积减少。严重间质性肺水肿和大量炎细胞浸润,使肺泡间隔增宽,后期有透明膜形成,使弥散更加困难。

吸入性损伤后影响换气功能的主要原因是通气—灌流(V/Q)失调。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但要有足够的通气量,而且要有充足的血流量。肺血流量受肺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影响较大。正常换气时,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如果肺泡通气量与灌流量的比值>0.8,则无效腔通气增加,反之则动静脉分流增加。吸入性损伤因血流减少,毒性物质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以及心肌抑制因子等,可使输出量减少,加以肺血管痉挛,肺循环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以及肺微血栓等,可使肺灌流量减少;另一方面,又因气道阻塞、肺萎陷或不张、肺水肿等,使通气量减少,所以吸入性损伤后常有通气—灌流异常,吸入性损伤后VD/VT可高达0.6(正常0.2~0.4),使生理死腔(无效腔)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