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泛指视神经的炎症、蜕变及脱髓鞘等病。因病变部位不同,分球内段的视盘炎(papillitis)及球后视神经炎(retrobulbar neuritis),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大多为单侧性。
【病因】 ①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常为其首发症状,以及视神经脊髓炎;②儿童期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水痘;③脑膜、眼眶或鼻窦的炎症,如单核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脑炎;④眼内炎症,如葡萄膜炎、视网膜炎;⑤然而,临床上约有半数的病例,查不出病因。
【临床表现】 视力急剧下降,可在1~2d内视力严重障碍,甚至无光感。发病1周时视力损害最严重,随后视力逐渐恢复,部分患者1~3个月视力恢复正常。除视力下降外,还有闪光感,眼眶痛,特别是眼球转动时疼痛。有的患者感觉在运动或热水浴后视力下降,此称为Uhthoff征,可能是体温升高影响轴浆流运输。常为单侧眼发病,但也可能为双侧。
儿童与成人的视神经炎有所不同。在儿童,约半数为双眼患病,而成人双眼累及率较低。儿童视神经炎发病急,但预后好,约70%的患者视力可恢复至1.0,50%~70%的VEP检测恢复正常。
【检查与诊断】
1.眼部检查 患眼瞳孔常散大,直接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视盘炎者视盘充血、轻度水肿,表面或其周围有小的出血点,但渗出很少。视网膜静脉增粗,动脉一般无改变。球后视神经炎者眼底无异常改变。
2.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或视野向心性缩小。
3.VEP P100波(P1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球后视神经炎时,眼底无改变,为了鉴别伪盲,采用VEP检查可辅助诊断。据研究,视神经炎发病时,90%的患者VEP改变,而视力恢复后仅10%的VEP转为正常。
典型的视神经炎不需做系统的检查。但若:①发病年龄在20~50岁的范围之外;②双眼同时发病;③发病超过14d视力仍下降,须做系统检查。
【鉴别诊断】
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力骤然丧失,眼球运动时无疼痛,视盘肿胀趋于灰白色,视野缺损最常见于下方。巨细胞动脉炎所致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年龄多大于50岁。在非动脉炎性患者,年龄多为40~60岁。
2.Leber视神经病 常发生于十几或二十几岁的男性,可有或无家族史。一眼视力迅速丧失,然后另眼在数天至数月内视力也丧失。可有视盘旁毛细血管扩张,视盘水肿,随后视神经萎缩。
3.中毒性或代谢性视神经病变 进行性无痛性双侧视力丧失,可能继发于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各种因素,如乙胺丁醇、氯喹、异烟肼、氯磺丙脲以及重金属等中毒、贫血等。
【治疗】 本病部分患者不治疗可自行恢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减少复发,缩短病程。据研究,单纯口服泼尼松龙的复发率是联合静脉滴注组的2倍,其使用原则如下:
患者为急性发病,以前无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炎病史。①若MRI发现至少一处有脱髓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②MRI正常者,发生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很低,但仍可用静滴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加速视力的恢复。
对既往已诊断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炎的患者,可使用维生素B族药及血管扩张药。
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为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供应区发生局部梗死。是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由于缺乏病理证实,多为推测,故不赘述。
【病因】 视盘局部血管病变,如炎症、动脉硬化或栓子栓塞;血黏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眼或系统性低血压,如颈动脉或眼动脉狭窄,急性大出血以及眼内压增高等。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无痛、非进行性的视力减退。开始为单眼发病,数周至数年可累及另侧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临床类型:①非动脉炎性或称动脉硬化性,多见于40~60岁患者,可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相对的夜间性低血压可能在发病中起作用,特别是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25%~40%的对侧眼也会发病。②动脉炎性,较前者少见,主要为颞动脉炎(或称巨细胞动脉炎)所致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70~80岁的老人多见。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较前者更明显,且可双眼同时发病。若从症状、体征或血沉而疑为巨细胞动脉炎时,应做颞动脉活组织检查确诊。
【诊断】 眼底检查,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多有局限性灰白色水肿,相应处可有盘周的线状出血,后期出现RNFL缺损。此病多见于小视盘、无明显视杯者,对侧眼的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视野缺损常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与视盘的改变部位相对应。颞动脉炎者可触及索状物,并有压痛,往往无搏动,还可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脑神经麻痹(尤其是第Ⅵ神经麻痹)。
【鉴别诊断】 视神经炎(视盘炎)患者年龄较轻,发作不突然,有眼球转动痛,视盘水肿更明显,视网膜出血。后玻璃体内往往有细胞。
【治疗】
1.针对全身病治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循环障碍所致的水肿、渗出,对动脉炎性尤为重要,可大剂量使用,以预防另侧眼发作。静滴血管扩张药,改善微循环。
2.口服乙酰唑胺,降低眼内压,以相对提高眼灌注压。
三、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病变(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引起的轴突变性。
【病因】 ①颅内高压或颅内炎症,如结核性脑膜炎;②视网膜病变,包括血管性(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炎症(视网膜脉络膜炎)、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③视神经病变,包括血管性(AION)、炎症(视神经炎)、铅及其他金属类中毒、梅毒毒性;④压迫性病变,眶内或颅内的肿瘤、血肿;⑤外伤性病变,颅脑或眶部外伤;⑥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⑦遗传性疾病,如Leber病;⑧营养性,如维生素B缺乏等。
正常视盘颞侧较鼻侧颜色淡,婴儿的颜色也较淡。不能单凭视盘色调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结合视力、视野等综合分析。掌握观察RNFL的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神经萎缩。
【临床表现】 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视神经萎缩(primary optic atrophy) 为筛板以后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及外侧膝状体的视路损害,其萎缩过程是下行的。
2.继发性视神经萎缩(secondary optic atrophy) 原发病变在视盘、视网膜脉络膜,其萎缩过程是上行的。
3.眼底表现 ①原发性: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视杯上可见筛孔,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②继发性:视盘色灰白、秽暗,边界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变细,血管伴有白鞘;后极部视网膜可残留硬性渗出或未吸收的出血。
【诊断】 根据眼底表现多可做出诊断,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需做多种辅助检查,如视野、视觉电生理、CT、MRI等,必要时由神经科会诊,以寻找病因。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大多数脑垂体肿瘤压迫所致的视神经萎缩,术后常可获得明显的视力恢复。视神经管骨折如能及时手术,也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他原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可试用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治疗。
四、视盘水肿
视神经外面的3层鞘膜分别与颅内的3层鞘膜相连续,颅内的压力可经脑脊液传至视神经处。通常眼内压高于颅内压,一旦此平衡破坏可引起视盘水肿。
【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其他原因则有恶性高血压、肺心病、眼眶占位病变、葡萄膜炎、低眼压等。以下主要涉及因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盘水肿。
【临床表现】 往往是双侧,可有短暂的视力丧失(持续数秒),常由姿势改变而突然引发;以及精神症状,癫发作,头痛、复视、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少见。若伴有黄斑色素紊乱,急性期可发生轻度视力下降。慢性视盘水肿可发生视野缺损及中心视力严重丧失。
眼底表现:早期视盘肿胀可能不对称,边界模糊,往往遮蔽血管,神经纤维层也经常受累。需注意,如果一眼为视神经萎缩或发育不良,在颅内高压时不会发生视盘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单眼水肿。典型的视盘水肿可分为4期:①早期。视盘充血,盘周可有线状小出血,由于神经纤维层水肿混浊,使视盘上下方边界不清。②进展期。双侧视盘肿胀充血明显,常有火焰状出血,神经纤维层有棉绒斑,黄斑部可有星形渗出或出血。③慢性期。视盘呈圆形隆起,视杯消失,出现闪亮的硬性渗出,表明水肿已数月。④萎缩期。视盘色灰白,视网膜血管变细、有鞘,可有视盘血管短路,周围及黄斑色素改变。
视野检查早期生理盲点扩大。慢性期发展至视神经萎缩时,中心视力丧失,周边视野缩窄,尤其是鼻下方。
【诊断】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需做头颅或眶部CT或MRI,或请神经科会诊,以明确原因。必要时做腰椎穿刺。并考虑做甲状腺病、糖尿病或贫血方面的相关检查。
【鉴别诊断】
1.假性视盘水肿 除远视眼外,还见于视盘玻璃膜疣,其视盘小、不充血,血管未被遮蔽,有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B超检查可发现被掩藏的玻璃膜疣。
2.视神经炎 有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色觉减退,后玻璃体内可见细胞,眼球运动痛。大多数患者发病开始视力下降,常为单侧。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肿胀为非充血性,灰白,多为单侧,突然发生,有典型的视野缺损。
4.Leber视神经病变 常发生在10~30岁男性;开始为单侧,很快发展为双侧;迅速的进行性视力丧失,视盘肿胀伴有盘周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发生视神经萎缩。
【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