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女,32岁,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4年。
图1-30
图1-30
【影像所见】
图1-30A 横断面T1WI,示左侧肌锥内间隙略低信号椭圆形肿块,前缘有环形低信号影(箭头)。
图1-30B 横断面T2WI,示肿块呈高信号,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箭头)和“晕环征”(箭)。
图1-30C~E 横断面动态增强扫描系列图像(T1WI),肿块内点片状强化(箭头),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逐渐增大,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征象。
图1-30F 横断面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显示除线状低信号分隔影不强化外(箭头),其余全部强化。
【病理诊断】
左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又称为眼眶海绵状畸形(orbit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有包膜的静脉畸形(encapsulated venous malformation)。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展缓慢,大多发生于20~40岁。为圆形、椭圆形或有分叶的实性肿块,呈暗紫红色,外有薄的纤维膜包裹。实质是静脉畸形,不是真正的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切面呈海绵状、多孔,血管腔之间有纤维分隔,但有孔相通。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MRI是首选方法,动态增强是关键;CT和B超可作为筛查方法。
【诊断要点】
1.大多(约83%)位于肌锥内间隙,少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眶骨内或眼外肌内。
2.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少数有分叶;极少数有多个病变。
3.CT呈等密度,少数有钙化。
4.MR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内可见纤维分隔形成的线状低信号影,此征象有特征,但空间分辨率不高的MRI扫描仪不能清楚显示此征象;“晕环征”(“halo sign”)指肿块边缘的环形低信号影,由包膜和化学位移伪影形成。
5.“渐进性强化(progressive enhancement pattern)”开始为点片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逐渐增大,最后全部强化。
【鉴别诊断】
1.神经鞘瘤 ①神经鞘瘤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内有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的黏液疏松区。②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有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区,增强MRI更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局限性淋巴管瘤 ①形态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②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的可见液-液平。
【评述】
MR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较特异的征象—“渐进性强化”,是确诊和鉴别的主要征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