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翼外肌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近似梭形的长条状影,前内端连于翼突外侧板,后外端附于下颌骨髁突内侧面。咀嚼肌间隙内的脂肪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主要位于上颌窦后方及翼外肌、颞肌与上颌骨之间,二者内侧相连,横断面表现为尖端向内的V字形。下颌神经在冠状面上表现为与脑灰质信号相同的条带状影,通过卵圆孔,上连Meckle腔,下至咀嚼肌间隙。

(一)解剖要点

1.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而成。

2.边界。①前内方:上颌窦后壁;②上方:眶下裂及蝶骨大翼;③内上方:翼腭窝;④内后方:咽旁间隙;⑤后方:腮腺间隙。

3.此间隙包含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下颌骨升支、三叉神经下颌支(下颌神经)、上颌动脉及脂肪。

4.颧弓将咀嚼肌间隙分为颧弓上区及颧弓下区,下颌骨又将颧弓下区分为内侧部分及外侧部分,其中内侧部分即为临床上常说的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

5.通道。经卵圆孔与上方的颅中窝相通;经翼上颌裂与内上方的翼腭窝相通;经眶下裂与前上方的眼眶相通。这些通道成为咀嚼肌间隙与周围结构内的病变相互蔓延的基础。

(二)正常影像表现

1.CT(图6-1)CT扫描多为横断位,在CT图像上,咀嚼肌间隙表现为等密度的肌群,其内条状高密度的下颌骨升支及低密度的脂肪组织。

2.MRI(图6-2~6-4)间隙内的咀嚼肌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翼内肌位于翼外肌的下内方,在冠状面上近似平行四边形,下外端连于下颌角内侧面,上内端连于翼突内外侧板之间,在横断面上表现为由下至上层面逐渐变细的长条状影。翼外肌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近似梭形的长条状影,前内端连于翼突外侧板,后外端附于下颌骨髁突内侧面。冠状面上,翼外肌呈一团块状影,其内侧可见两个头附着于不同位置,一头偏上方,附于颅底,另一头偏下方,附于翼突外侧板。位于咀嚼肌间隙的颞肌在横断面上表现为三角形,由下至上层面逐渐变大,其下端与下颌骨升支相连。咀嚼肌间隙内的脂肪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主要位于上颌窦后方及翼外肌、颞肌与上颌骨之间,二者内侧相连,横断面表现为尖端向内的V字形。下颌神经在冠状面上表现为与脑灰质信号相同的条带状影,通过卵圆孔,上连Meckle腔,下至咀嚼肌间隙。

图6-1 横断面CT

1.翼外肌;2.翼内肌;3.颞肌;4.咬肌;5.下颌骨升支;6.咽旁间隙

图6-2 冠状面MRI T1WI

1.翼外肌;2.翼内肌;3.咬肌;4.下颌骨升支; 5.咽旁间隙;6.下颌神经

图6-3 横断面MRI T1WI

1.翼外肌;2.翼内肌;3.颞肌;4.咬肌;5.下颌骨升支;6.咽旁间隙

图6-4 横断面MRI T2WI

1.翼外肌;2.翼内肌;3.颞肌;4.咬肌;5.下颌骨升支;6.咽旁间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