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6-22A、B横断面T1WI示左侧咬肌间隙、腮腺间隙、咽旁间隙脂肪信号消失,咬肌及翼内肌肿胀,呈略低信号,边缘模糊。多发小的低密度液性暗区或见气体影,为特征性表现。
【病例】
男,72岁,左颊部肿痛伴张口受限2周。
图6-22
图6-22
【影像所见】
图6-22A、B横断面T1WI示左侧咬肌间隙、腮腺间隙、咽旁间隙脂肪信号消失,咬肌及翼内肌肿胀,呈略低信号,边缘模糊。
图6-22C、D横断面T2WI示稍高信号。
图6-22E、F增强及脂肪抑制后T1WI示弥漫不均一强化,边缘不清。
【临床诊断】
颌面间隙蜂窝织炎。
【临床与病理特点】
1.常为邻近结构感染的蔓延,或继发于外伤或医源性感染。
2.病原菌主要为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显示病灶内的少量气体首选CT;明确脓肿是否形成首选MRI。
【诊断要点】
1.CT受累间隙软组织(包括肌肉组织)弥漫性肿胀,但仍保持原有解剖轮廓,边界不清。多发小的低密度液性暗区或见气体影,为特征性表现。
2.MRI T1WI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脓肿形成时DWI呈明显高信号为特征性表现。
3.弥漫性不均匀强化,脓肿壁多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局限性脓肿有时需与神经鞘瘤、伴中心液化的淋巴结转移瘤鉴别。
【评述】
局部感染症状、病灶内少量气体及脓肿形成时的DWI高信号提示本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