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女,15岁,口底肿物3年。
图6-23
【影像所见】
图6-23A 横断面CT示口底前部密度不均匀。
图6-23B 横断面T1WI示口底前部见均匀稍低信号(与肌肉相比),边界欠清楚。
图6-23C 横断面T2WI示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
图6-23D~F 矢状面及横断面动态增强T1WI示病变开始为不均匀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程度逐渐明显、均一,呈“渐进性强化”。
【病理诊断】
口底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1.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婴幼儿期,生长缓慢,不自行消退。好发于面颈部,表浅者皮肤或黏膜呈紫蓝色,柔软,有压缩性和回复性,可触及较硬的小结,即静脉石。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可抽出凝固血液。一般无自觉症状。
2.病理表现 由大量的血窦组成,形如海绵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血窦内衬有血管内皮细胞,易形成血栓及静脉石,静脉石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显示静脉石首选CT,显示病变“渐进性强化”首选MRI动态增强。
【诊断要点】
1.大多位于肌间隙,也可位于肌肉内,沿间隙生长。
2.不规则形或团块状。
3.CT呈等密度或低密度,部分可见静脉石,为其特征性表现。
4.T1WI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
5.增强检查。局限性海绵状血管瘤可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多呈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淋巴管瘤、淋巴瘤、口底癌等鉴别。
1.淋巴管瘤 ①形态不规则,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②典型者可见液-液平,可有较大的血管流空;③增强后立即强化而不是“渐进性强化”有助于鉴别;④海绵状血管瘤与海绵状淋巴管瘤影像表现基本相同,鉴别困难。
2.淋巴瘤 ①结外淋巴瘤少见;②弥漫性生长,占位效应轻。
3.口底癌 ①T2WI的信号强度低于海绵状血管瘤;②多呈轻至中度以上不均匀强化,无延迟强化。
【评述】
静脉石,T2WI明显高信号,局限性海绵状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时的“渐进性强化”,是诊断和鉴别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