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腔临床问题的提出

口腔临床问题的提出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医师提出见解和讨论的深入,患者可能提出更多关心的问题,最常见者如治疗成本、治疗风险和预后等。随着进一步的检查可能有更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医师需要依据专业知识和患者的需求、意愿和价值取向梳理出轻重缓急,以便制订能够满足患者要求,同时又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在第1章已经介绍了目前口腔医学分支领域的划分,一个临床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分支的内容,可能通过综合多种临床技术加以解决。

从患者的角度说,“问题”指疼痛不适、功能障碍和容貌缺陷等困扰。从医师的角度说,“问题”指患者机体的形态、功能偏离了正常范围。总体上说,“问题”就是期望和现状的差异。患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粗浅的,医师要善于将其转化为专业性的问题,以便从已有医学知识库中检索寻找诊断和治疗答案。

(一)患者提出的问题

口腔临床诊疗程序通常从患者的主诉开始,患者诉说受到的困扰和对于身体出现异常现象的疑虑。随着医师提出见解和讨论的深入,患者可能提出更多关心的问题,最常见者如治疗成本、治疗风险和预后等。

1. 主诉 主诉(chief complaint)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通常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患者最迫切要求治疗解决的问题。患者经常提出的另一种类型的主诉,是要求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随后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进程中,有时会发现更迫切的问题必须优先处理。尽管如此,患者的主诉仍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临床诊疗程序围绕这一切入点展开。

2. 患者对于治疗技术、治疗风险和预后提出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患者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学知识,主动探索各种口腔临床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解决方法和可能的结果。患者不再是临床治疗方案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的角色。在与医师的交流中经常提出的问题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否具有科学的依据? 有什么治疗选项?治疗的成本(费用和时间)与效果?治疗技术是否带来风险?治疗的预后如何等,需要医师作出有依据的负责的回答。

(二)医师提出的问题

对医师来说,除了认真听取患者的问题,更需要整理这些问题形成条理。随着进一步的检查可能有更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医师需要依据专业知识和患者的需求、意愿和价值取向梳理出轻重缓急,以便制订能够满足患者要求,同时又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

1. 医师向自己提问的重要意义 临床医师每天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会遇到有关诊断、治疗或预后的新问题。如果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没有随时向自己提问的良好习惯,而是“惯性”地依靠书本知识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去寻求解决方案,往往会陷入“盲区”而导致诊断治疗失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

2. 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关于诊断的问题:正在采用的诊断试验的精确性、准确性如何?是否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为了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怎样才能鉴别出哪些体征近似但具有实质性区别的疾患?等一系列问题。

(2)关于病因的问题:当前病例可能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是什么?已经收集到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是否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疾病全貌?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解释这些临床表现吗?可以通过病史回顾和进一步的检查找出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吗?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可以判别治疗与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吗?等一系列问题。

(3)关于治疗的问题:对于当前病例有哪些备选的治疗手段?哪一种治疗措施是最安全、最有效同时又是可行的?拟采用的治疗措施利大于弊吗? 治疗措施是否带伤害性?从价效比看是否采用了最佳治疗方案?在口腔局部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同时给予全身药物治疗? 修复治疗应该最优先考虑使用哪一种材料?等一系列问题。

(4)关于预后的问题:患者的病情会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正在采取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病程吗?最终结局是什么?

(三)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自身经验积累、高年师长解惑和同行分享等途径获得,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信息更便捷、更丰富、更可靠的方式还是专业文献。有关利用这方面信息资源的技巧将在本章第4节中介绍。

在第1章已经介绍了目前口腔医学分支领域的划分,一个临床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分支的内容,可能通过综合多种临床技术加以解决。有鉴于此,面对问题时应持开放性的“口腔通科(general dentistry)”思路,而不要习惯性地进入和局限于某一分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